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又要具备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今后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和提高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树立药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标准,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3]。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医药技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国药典》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中国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与之密切相关的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必须保持同样的更新和发展。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决定了对药典等法典和规范的学习不仅是药物分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胜任未来的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药典》要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药典》的教学力度。当前,药物分析教材中尽管有介绍药典概况的章节,但其仅仅局限于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其沿革,掌握凡例中部分与药学相关的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对于初步学习药物分析以及首次接触《中国药典》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国药典》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药品研发、临床用药中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物分析课程后,仍然对《中国药典》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因此,教师在理解吃透《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将之逐章渗透,对主要药物类型的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结合药典规定的实例进行,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熟悉和掌握药典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介绍国外药典对特定类型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和《中国药典》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特定类型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又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国际药学的研究领域,对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1918年首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一系列案例,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等[4]。作为国外企业管理教学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而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及高校的关注。
前文已经提到,药物分析内容复杂,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单纯依靠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再加上药物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药物结构信息及分析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这就为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过引入和药品质量相关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检测药品质量所需要的理论和手段。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专业基础。
3 PBL教学手段的应用
俗语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5]。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针对瘦肉精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瘦肉精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什么?(2)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如何?(3)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及提取,引导学生从瘦肉精的结构入手,去建立合适的分析检测方法。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会认识到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和书上的“苯乙胺类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比较接近,然后再鼓励学生以书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他们认为的较为可行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设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学生怕出头、害怕失败及畏惧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充分享受到讨论问题收获知识的乐趣。 4 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还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分析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监督管理药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学生才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任课老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大纲和《中国药典》的实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验方法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涉及药物分析中经典的方法,比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药物分析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关全民健康的大事,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强调药物分析实验所要求的严谨、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首先从细节着手, 不论是分析仪器的清洗、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均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培养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除了药物的制剂分析、药典知识简介及药品杂质分析外, 大部分章节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的。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来分析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尽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但由于药物化学结构抽象、枯燥,再加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理论艰涩难懂,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使用动态的幻灯片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药物的分子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理解。此外,使用动画技术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动态或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形象的实例。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通过更改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增加醒目的标示予以提醒。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切记,教师要重视课件内容的编排,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动画展示?哪些地方需要影像表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忌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拷贝到PPT上,然后再对着PPT照本宣科。
6 总结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药物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明确《中国药典》这一法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然后以药典为工具,以具体的药物分析案例为出发点,通过实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树立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改进药物分析教学效果,为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