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初中美术课是中学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初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辅助学科。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随着初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围绕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这个课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地思考和探索。
1 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美术教学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
家长方面: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是取决于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而美术课程成绩无关紧要,对学生的发展前途没有影响。
教师方面:有的老师认为学校开设美术课程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有限,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教学。
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受父母偏见的影响,只攻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忽略了其他辅助学科的学习。
1.2 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的是美术技法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技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随着电子技术地飞速发展,现在很多中学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计算机,大范围地使用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有部分教师彻底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从头讲到尾,没有板书,可见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1.3 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
美术课不作为考试科目,教学中还存在照本宣科、随意教学等现象,导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而课本内容局限在本学科之中,比较单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与家长沟通,促使其转变观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是没有用的学科,对学生未来就读的大学或找个好工作没有必然联系。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让家长认识到美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其看到学生的成绩,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2.2 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地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采取发出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筛选、思考、发现,得出结论的教学程序。例如:上折纸艺术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设计,充分利用制作的课件和收集的大量资料,展示比较有代表性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2)请学生介绍设计思路,然后教师分别评价其制作要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综合使用练习法、教授法、问答法、信息接受法、设疑解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形象简单地走入折纸的设计,避免了作品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繁复的修改过程。
2.3 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课外知识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选取较好的作业让学生欣赏,评价。也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举办活动-小展览、写生、绘画比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参与进来,表现自己。
2.4 以人为本,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课堂
美术课堂应该是个“小宇宙”,在课堂中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不是“讲”也不是“灌”,更不是“包办”和“替代”。任何教育教学行为,也不可能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每四十分钟学习过程的分析、比较,还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可能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充分的估计,善于发现学生身边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方能摆脱程式化的束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师生间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微笑,多一份鼓励,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切感到老师视自己为朋友,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
走入了教学改革的春天,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在教学一线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385.html上一篇: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融共
下一篇: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