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引入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针对自身的综合特质,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这里有四个要素:教师的特质、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情况以及整体的教学设计。每一个因素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整体。
通过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我们认为没有个性的教学就会索然无味。不仅对学生而言,对教师则更有感触。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如果课堂中按教材写什么教什么来进行的话,学生久而久之会失去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因为中职的专业课,尤其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相对抽为抽象而且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分析较为深奥的内容,对于初中上来的学生,他们相对逻辑思维、学习习惯等方面较为欠缺,让他们去学习难懂且苦燥的理论知识,势必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学好此课程的学生不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究其原因有:教材本身偏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职高学生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缺少有效地学习方法等。因此,笔者认为,若采用个性化教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不足,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所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引入个性化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根据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的递进性、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等多方面结合,把现有的知识体系架构重组成教师能教、学生乐学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个性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应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知识结构重组,不仅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提供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程是一门将集分析性、计算性、知识点相互交融的课程,其分为两部分: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原有的知识体系是先模拟后数字;先单个元器件学习再电路学习;先简单后复杂;偏理论内容缺实训操作内容等。那么在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架构下,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如何来重组,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淡化过难且理念性偏强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在苦燥的电路学习同时增加电路本身的趣味性现象。在此基础上,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编排如下:一是读电子线路图的理念要求,即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反馈概念类型判断、振荡电路概念类型及原理、功放电路类型原理以及稳压电路原理;二是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要求,即RC组容放大电路、晶体管稳压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的结构与原理,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方法,故障现象的分析与排除方法,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三是信号灯的制作,包括抡答器、LED灯;通过各种趣味的电路,如叮咚门铃、闪烁灯等制作,来学习编码器、译码器、555电路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的知识体系编排,把过难的知识,如倍压整流、过流型稳压电源、触发器的内部结构等作淡化处理;把学生感兴趣的,如趣味电路的制作、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作了重点的讲解;把教师的专长予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从教材编排的思路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路,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实训内容。如:稳压电源一节时,可以增加手机充电器电路的制作等,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思路。
其次,课堂引入要有个性化,使之能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方法,能够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针对教学任务,引入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这块内容时,就采用温故导入法,指通过复习旧知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也能在其他章节中采用,但需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如笔者在传授功率放大电路时,就采用生活现象导入法,教师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运用讲述生活中音箱或者收音机播放音乐时出来效果的差异进行导入,适时提问学生:不同的地方听到同一首歌,但音乐的效果却是不同,这是为什么?从学生口中得出不同的答案的同时,也就为我接下来的教学作了良好的辅垫。如笔者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章节时就采用直观形象导入法,把书本抽象的知识形象法,一开始便提出反馈的内涵,即“回送”,直接明确了反馈章节里对于反馈的理解和解释,让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接受了新知识的学习等。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格式,如何导入,时常会因教学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要想设计出好的导入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心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设计好导入。
再次,深入研究并合理设计课堂讨论题和课后拓展题,使这两题的内容针对性更实用有效。
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题和课后拓展题。要使这两题内容的更有效,那势必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有个性化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即能体现教师的设计独特、也能使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同时也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是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教材编排的不同、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设计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业的兴趣,切实锻炼学生能力,启动学生学习的生命因子。
一般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可以考虑把作业分为基础型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巩固、自我反思;多样性的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通过作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个体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当然,对教师而言,个性化的作业的批改和反馈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正向激励、及时反馈的作用。
最后,评价机制的个性化,最终是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使评价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学生在各种智能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为个体,其优势智能领域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呈现个性化的评价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即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的格局,讲究讲评的方式,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个性化评价的目的。
体现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课堂内容的评价,即设计学案;二是课堂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评价,即自我评价表;三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即满意度调查表。这三类表格并不是都需要每节课堂上完成,但学案必须是每节课都要具备的,因为这是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授课思路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学案中一步步的抛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最好的教学表现形式。而且它还能一改以往学生不肯记笔记的不良习惯,把被动的记笔记改为学生主动的摘录行为,从中体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自我评价表的设计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根据学生上报上来的自我评价表的内容,教师因人而异,进行单独指导或采取小组合作,确保将学生中的一些困惑得到较好解决。而满意度调查是经过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体系之后,教师适当需要采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满意度调查,教师可以将学生反馈上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改正自己的教学不足,从而让课堂更充分生机和活力,达到师生相互愉悦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而教师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三、个性化教学对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目前中职专业课堂中引入了理实一体的教学形式,这是符合当今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所需,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教学则是一个概念很广且没有固定细化的教学模式,它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个性化教学的一个表现形式。因为,个性化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引导专业教学向更有效地方向发展。当然,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要求提出了较高目标,它并不是随意的一个教学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在有一定教学能力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素质,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专业教师能否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灵活地应用个性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为有序有效,将成为衡量的主要指标。
四、结束语
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进行着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尝试的一个教学手段。目前,理论课堂上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学生的课堂抬头率是笔者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一堂课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要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本身的思考与活动来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明确职责,激发学习激情。当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此时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茫然或者产生质疑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拔。对于课堂的重点及难点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觉得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较有味道,乐趣很多,收获很大,从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