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感情境
通过生活展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手段将学生带入生物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进而发展为主动与教师和课堂主体进行心灵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2]。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体,水到渠成。
讲《开花和结果》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传粉和受精”,学生观看视频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传粉和受精过程。学生对果实的形成过程抱有好奇心态,期待从生物课堂中获取解答,对本节课主题认识更深刻透彻。在《细胞的生活》这节课上,播放“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将微观下的细胞放大,学生在此宏观体验自主得出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再通过展示“烧苗”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因此,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借助演示、实验结合语言形象描述,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学生脑中呈现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利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结合实物演示、实验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简单地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演示能创设直观情境,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学生不易分散注意力。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当注意力分散时,其思维就会受到影响,这样毫无疑问会影响其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能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加明白透彻。通过教学中实验、演示活动的进行,可以发现在课堂中借助实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显著。新课程理念倡导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生物理论知识,从中可以学到一定的方法,锻炼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在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如《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的演示实验可以结合进行,先教授学生实验的方法:取两支白茶花或者其他花颜色较浅的花带茎和叶片,按照课本的要求处理,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观察。作为家庭趣味小实验进行,并在下周带到课堂上展示实验现象;课堂上演示实验用的是个别学生作品(如实验现象花变红、塑料袋水珠明显),借此激发其他学生。
教育教学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从艺术角度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首先是声情并茂地朗读。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容易把学生带到课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描绘的情景;其次是绘声绘色地描述,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在生物教学中,越是抽象的事物或情感,往往越需要形象描述与想象,必要的时候,通过语言描述进行适当类比,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普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化平淡为生动,能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如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能量转换器分别类比为汽车的发动机和工厂的机器,它们都能够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类比例题: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那么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结合实际生产讲解典型,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而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深刻,而且把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不易遗忘。
3.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一是通过教师引导布置,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学具可以使许多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如结合生物园的活动进行《运输作用》中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实验“观察枝瘤”,学生在此实验中除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外,还要对实验现象耐心等待,从而明确有机物的运输是自上而下的;在生物园活动中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教“扦插”、“嫁接”等劳作方法,并且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真正教给学生方法与技能。二是通过学生自发进行,除了在学校学习生物外,在生活中抱着学习态度自主探究是养成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因为生物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结合《种子的萌发》,学生自主培养绿豆苗,观察种子萌发的变化,指出生活中吃的豆芽其实不是吃芽,而是吃“豆根”,并更正农民所说的“萌芽”事实上是先“萌根”,即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形成根。让学生带着生活走进课堂,在“实际”与“理论”中把握各种生命现象的内蕴,理解生物的基本观点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
4.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发生起源于问题的变化和刺激,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不论是讲解还是做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材料,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4]。
教学情境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情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含有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新颖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思维感知的对象,形成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智能及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创设教学情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当前,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的,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好的情境应是看得到、摸得着的,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共鸣,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909.html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商务英语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