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开展地方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1.地方史教学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指出要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爱国要从爱家乡开始,以爱家乡为起点,先学生最熟悉的家乡历史讲起,直观、亲切,拉近距离,激发兴趣,符合学生由近及远的认知水平。如向学生介绍南通的历史,南通建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教育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世界长寿之都”,“近代第一城”等诸多美誉,讲述家乡史,更容易促动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比起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有国才有家,国强家兴旺”,学生会自觉地把祖国的命运和家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勇于承担建设家乡,保卫祖国的使命,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感。
2. 地方史教学开发了课程资源,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
中国有着浩瀚五千年历史,历史教材的可选的内容丰富;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民俗风情差别很大,甚至出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地方史资源也极其丰富。但受教材编写内容,学生的学情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材所选地方史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总有详略、侧重,对于缺少的或者表述较简略的地方史内容,就要教师进行补充。比如在讲到中国革命史的时候,补充南通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这支军队成立于1929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支红色武装仅存了数月。通过这段补充的历史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艰险的政治环境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红十四军的革命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精神和光辉的革命传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种补充有效地把中国史和地方史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就在我们走过的某条街巷,曾经就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历史场景。学生也较容易对书本上抽象的历史知识形成直观的感受,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地方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
2011年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得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包括历史实物和图片,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迹,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近代南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张謇纪念馆、大生纱厂,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参观,了解历史真实的发展情况,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这种家乡史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实践能力,发挥了个性特长。
4.地方史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能力,与时俱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凭书本的知识教学已经远远不够了,要不断学习,除了更新教学技术手段外,还要熟练掌握乡土知识,特别是作为初中教师,这一点太重要了。最近几年的南通中考,地方史特色的题目几乎年年都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史命题的出现,就要求教师不能闭门造车,教学以本为本,要多关心实事,与时俱进,特别是关注南通的历史与现实发展。
二、深入挖掘地方史资源
通过对南通地方史的一番研究与调查分析,本人尝试找出初中历史教材与地方史的相关联系,并把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地方史列成表格进行对照参考。
三、地方史教学的实践
在明确了南通地方史和教材内容的相关联系后,以课程改革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把地方史资源有效融入其中。本人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史,开展地方史教学。
1.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既定目标中穿插南通地方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南通在近代交通、通讯、文化方面的发展,了解张謇对近代南通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的热情。
让学生收集近代南通发展变化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张謇纪念馆、大生纱厂。加深对近代南通、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进而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为自组学习,师生合作,小组探讨等
2.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导入:我们班今天要举行一次近代南通社会生活变化的展览。全班分成四组,分别从南通近代的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四个方面来讨论,为此次展览提供帮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教师为每一组提供相应的图片和文字史实资料。接着,让每组派两名学生,其中一人介绍南通近代之前的社会生活某个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则介绍南通近代以来该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小组其他人可以及时进行补充或者纠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加以演示。这种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探讨的方式,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其中,身心都融入课堂。 第一组,我给学生的资料如下:张謇在海门境内自行修建了青三(青龙港―三厂)铁路。青三铁路的建设历时近一年半,到1921年6月,这条全长6.5公里的小铁路在海门厅的沿江升起了新文明的袅袅青烟。轨道上的火车车厢共有10节,其中8节为货车车厢,2节为客运车厢。每节货车车厢可载货5吨,每节客车车厢可载客50人。诚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张謇的自办江苏铁路之梦没有实现,小小的青三铁路却为大生三厂的繁荣带来莫大的帮助。
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行道上,沟通南北水网。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公路的大量修筑,推动了汽车运输业的大发展,至民国13年,全县有10多家汽车运输公司,拥有汽车110辆。
通过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南通近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如下:
第一展厅:交通工具变化
南通近代之前有:马车、木船、轿子等。
近代有:大生三厂的小火车、轮船、汽车
第二组,我给学生的材料如下:1901年设立大清邮政南通州分局,开创了近代邮政通信。1911年,南通诞生了第一部固定电话。1913年,张謇创办了私营的南通大聪电话公司。
第二展厅:通讯的变化
南通近代之前:驿站、信鸽等。
近代有:电报、电话。
请学生思考近代南通新式交通通讯方式出现对南通近代发展有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白近代南通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变化是历史的进步,也深刻了解张謇的贡献。
第三组,我给学生的资料如下:为转变社会风俗和繁荣地方戏剧,1919年张謇在南通办起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伶工学社,并且建造更俗剧场。请来梅兰芳等艺术大师前去演出。剧场实行一些文明的规定,如观众按号入座、不许随地乱扔果皮、不许乱喊乱叫等,确实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积极效果。张謇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1901年建立翰墨林印书馆等文化设施。翰墨林印书比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晚六年,而比声誉卓著的中华书局早九年。翰墨林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出版社之一,并且可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地方级的出版社。
第三展厅:文化生活
南通近代以前:画像、看戏等
近代有: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第四组,我给学生的材料如下: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反封建浪潮,在南通知识青年中激起反对旧习俗的思想,男女平权、婚姻自由成为他们的要求,恋爱成为婚姻的必要阶段而被承认。在形式上,有了“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等新的做法。服装也有了改革。
第四展厅:社会习俗
南通近代之前:男人留辫子、跪拜礼、大人等,婚姻包办
近代有:剪辫、易服、改称呼、追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
教师总结:近代南通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这些变化有很多和张謇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一个牵系家乡和国家的人,一心想着实业救国。但是他创办的大生纱厂、大生轮船公司等最终还是在帝国主义的夹击下最终都破产了,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思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今天的展览――近代南通社会生活的变化非常成功。请在留言厅里写下你学习本课的感悟,并为南通现代的发展提供一两点建议,学生畅所欲言。
地方史资源的开发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有很大益处,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或许就在我们走过的某条街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方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的发展轨迹,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家乡、国家的热爱,增强他们对建设家乡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955.html上一篇: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法研究现状述评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