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它是由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即: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常识教学法、幼儿计算教学法、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整合演变成现在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统称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及师范生的学习状况
计算教学法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在我们教师看来如此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于当前的幼师生来说,理解、掌握仍有一定难度,这是由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幼师学生层次多为初中毕业,而且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依然较弱,学生接触幼儿活动设计不久,对幼儿园活动的认知尚浅,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集体讲授、小组讨论、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实际组织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悟―思―研”的学习意识,“迁移指导”的学法指导
计算教法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师的举例、演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讨、领悟的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记”,变为主动的“悟―思―研”,不仅学得有趣、学得有用,而且学得扎实、学得有新意。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中要采用了迁移式指导法,所谓迁移指导,就是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活动分析,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则就收不到效果。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都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一操――数字导入、融会新知――顺序梳理、学以致用――教案探究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研究和探讨应用知识。
1.课前一操――数字导入
课堂开始,作为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我安排了手指操。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以一副图片上的两个6字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此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同时预设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6各代表什么意思吗?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出图片中所包含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数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掌握哪个6是基数,哪个6是序数。由此轻松进入下一环节。
2.融会新知――顺序梳理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顾生活中幼儿计数的现象:3~4岁幼儿在桌子上摆放10块同样颜色,同样形状的糖果,趁幼儿不注意时,拿走或增加少量的糖果,幼儿发现不了糖果在数量上的变化,幼儿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一现象呢?针对这一现象,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总结出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规律。
3.学以致用――教案探究
学以致用――教案探究: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更要使学生“会教”。根据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设计数学教案。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使学生懂得“教”和“怎样教”,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做准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