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记得开始工作不久,领导安排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儿童,一张张天真活泼、可爱的笑脸,一群群调皮机灵而幼稚的玩童,一双双渴求知识、智慧的眼睛,我万分激动,同时也从心底感到一丝难言之苦,担心力不从心。究竟如何去满足他们的渴求呢?
开学后,第一节课,面对这些天真幼稚的小朋友,我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谈什么宏伟目标,第一句话就是:“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老师和同学们就开始一起过学校生活了,你们喜欢老师吗?如果喜欢,我们交个朋友好吗?”取得了小朋友的欢心后,紧接着又问:“小朋友们,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呢?”经我这样启发、引导之下,小朋友们高兴的乐开了花,他们天真幼稚的话语像连珠炮一样,通通说了出来。有的说:“我喜欢当老师”;有的说:“我们喜欢当演员”;有的说:“我们喜欢当医生”;有的说“我喜欢当工人”;还有的说:“我喜欢当公安干警”“当人民解放军”“当科学家”“驾驶飞机”……真是小孩口中吐真情,各有所爱,各有千秋,想象力丰富多彩,真让我喜出望外,激动满怀。最后我来了个小结:告诉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小孩,而是一名小学生了,要实现自己的宏伟愿望,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告诉他们将会从课本中学到许多许多的知识,学到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学到探索创新的才能。通过谈话交心,他们感到学校里的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很友好,校园里很美丽,学校像一个温暖的大集体、大家庭。就这样,我和我的小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从此以后,每星期的班会课,就成为师生交心的自由课、情感的联络课、心灵的沟通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轻松、活泼、愉快、舒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心理、情绪、思维投入一种宽松、和谐、愉悦、民主的平等状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每个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我的体会是:(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乐学情趣。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教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造成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学,以兴趣为动力。例如:在讲循环小数时,我出一道题“4÷7的商中,小数点后第105位上的数是几?”让学生在惊讶中,在急于探求问题的心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2)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酷爱听讲故事,电视剧、生活中的民间故事、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都喜欢听,而且记得快、记得牢,其原因是他们对这些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故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故事形式表达运用。如:历史课、社会课很适合运用这种形式,语文、数学课也可引用名人嵌套典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泛渊博的知识素质和丰富多彩的精神营养。
三、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是接受知识,塑造品格的初始阶段,小学生好奇心,敏感心较为强烈,想象力相当丰富,而求知的心灵犹如一颗稚嫩的小草,来不得些许风霜侵袭。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第一位老师。实际教学当中,确切地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媒介和桥梁作用,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通过情绪与情感对师生的智力活动施加影响的。如果师生关系好,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的授课活动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兴趣,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肯定情感的体验,就会在情景交融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尊敬教师,把教师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这时便会产生情感迁移的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发现,教学过程就会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让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善思,成为知识的主人,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让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工作和学习,结为知心朋友,成为同一战壕中的战友,共同为培养现代型,高素质型的全面合格人才而携手并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7111.html上一篇: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