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中学生而言,若无远虑,则很难有眼前的近忧。现阶段随着以分数为考核标准择优机制的竞争程度越加严峻,学生没有远虑,近忧显得更加明显。一个明显的社会现象是,学生中高考落榜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正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忧患意识,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存在合理范围的担忧,以此为动机促进自己认真学习,充实自己,进入好的高中,以及好的大学。部分学生面对自己的前途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年纪轻轻,黄金年龄就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规划,也没有生活压力带来的忧患意识,尤其现阶段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导致学生没有尝试过吃苦,不了解吃苦,也不明白什么叫苦,对自己将来的生活状态没有忧患意识。也有人持不正确的忧患意识,过度忧虑、担心自己的生活将来没有保障,对任何小事都高度重视,导致不必要的心理焦虑。对于一个人而言,忧患意识需要科学的建立过程,不应该过早,如果在中学之前建立忧患意识,则意味着孩子失去了应有的童年生活,也不应该过迟,如大学建立忧患意识,那么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为时已晚,也有部分学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故中学阶段是科学建立忧患意识的最佳时期。
二、语文教学与忧患意识
中学阶段既然作为忧患意识建立的最佳时期,怎么建立成为一个难题。值得肯定的是要借助课堂教学设立课程专业性教育引导才能建立健康的忧患意识。课堂教育建立忧患意识有两个途径可供选择:一是设立专业的忧患意识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立要占用一定的课时量;二是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借助其他课程完成忧患意识思想的灌输与教育。专业开设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但是同样存在不足,占用课时不说,忧患意识目前并没有形成体系,故没有系统性材料作为忧患意识的科学教材。植入其他课程看似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植入到合理的课程有效地结合则能够实现预定目标。也就是说植入其他课程更加可行,困难在于植入到什么课程中的问题。中学阶段的课时可以分为工具类和应用科学类,应用科学的学习、题材弹性不大,内容固定,举例范围固定。物理、化学、历史等应用类学科是难以植入的。只能在工具类学科中植入,工具类学科主要有数学、语文与英语,数学教学内容客观,推导过程严谨,教学灵活性差,不具有这种机制。英语处于零理解阶段,故只有语文成为可植入课程。
从语文课程特点来讲,语文是主要以现实社会为基础,以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元素为题材开展的认识工具学习。这种认识工具与现实结合极为紧密,语文教学可以不同语境、不同教学题材为载体进行,对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观察等方面题材的选择极为灵活,即使已经选择确定好了既定的教学题材,教师也可以灵活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论植入相应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有效植入知识不但不影响教学时间,反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好语文,获得植入性知识。忧患意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客观表征之一,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题材,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强化教学效果,同时灌输学生忧患意识。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培中养学生忧患意识
按照忧患意识的文化素养特征与语文教学特征,忧患意识与语文教学可以紧密结合,忧患意识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二者毕竟是不同的内容,使得语文教学的选题有所缩小,可能会对语文教学有所影响,需要忧患意识相关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得系统、有效,且贯穿始终。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分字词句及语境方面渗透。在字词方面,中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词语,但是这些词语并不系统,应在课程安排中将不同类别词语分类对比等,这种课程安排方法已经在实施,目前需要做的仅仅是就忧患意识相关词语,让学生了解所有忧患意识相关词语,并借助不同忧患意识词语系统介绍忧患意识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既对忧患意识有所了解和认识,又对语文词语了解更加深刻。做到这一点仅仅需要任课老师在课程安排做相应的调整即可。在中学学习内容题材的选择中,多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内容的忧患意思相关内容,包括以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为题材的故事内容。学生对中学课文学习最深刻的不是词语,词语仅仅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最深刻的大多是故事内容,现有教材大多以道德教育为主,实际上是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现在需要将内容相对压缩,加入忧患意识相关题材。
四、结语
忧患意识是任何一个人拥有的品质,但其忧患意识的不同状态却对人生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健康的忧患意识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积极向上。将忧患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即使教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整理加入,可以在其他题材的讲解基础上适当引入忧患意识相关话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素养。语文教师不应仅仅以学习语言知识为己任,应重视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7213.html上一篇:有效的教学设计能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