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中,课堂教学目标是最重要也是最简明的,是最不应该被教师所忽略的。教师只有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和解决上述问题和摆脱上述问题带来的困扰,否则只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概念界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陈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完整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三个领域一体化。
2.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但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许多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的陈述方法。例如,“通过对参与民主政治方式和途径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积极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政治社会的同时,自觉遵纪守法,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等。
3.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是指某一条目标要有明显的测标标记,表现为:“一是测标点要明确具体,二是测标方法要明确具体”。学生习得能力的反应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内隐反应,是人的内应心理活动;二是外显反应,是学生某种有形的可观察到的行为方式。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关键就是要把那些反映内应心理活动的教学目标外显行为化。
(二)科学编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1.采用结构化策略,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确保目标的完整性。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2.采用动词界定策略,选准描述教学目标的动词,使行为的表述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把教学目标转换成行为目标,目标才能被观察或评估。同样对制定与落实三维目标这个抽象体,也只有把它转换为具体的行为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执行,学生在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才能为教师所观察或评估。
3.采用融合化策略,融合性陈述“三维”目标,确保目标具有效性。
教学目标必须明白地告诉学生自己“要在什么活动情景”中学习,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学习行为”,还要知道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什么程度”,即构建融合性“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表述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太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以及可测量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
2.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着重认知目标,轻情感、动作技能的目标。
3.部分教师过分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教学目标高于或低于学生的学习水平。
4.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比较陈旧,不够规范,不符合新课程要求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5.完全割裂表述上述三维目标,认识不到上述三个目标的融合性。
五、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整合。
3.我们制定目标应该具体、可操作性强。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设计中,应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唯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航仪。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9722.html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过程中历史感的培养
下一篇:优化演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