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以历史故事拉开课堂序幕
课堂导入的质量关系着这节课能否顺利进行。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以精彩的课堂开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有效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故事最好赋予悬念,初中生好奇心强烈,探索欲望强,悬念式的表达对他们而言再适合不过,将这种类型的故事运用于教学当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先告诉学生商鞅的悲惨结局――被五马分尸;再请学生猜测变法结果是否以失败告终,若是,那么变法之后秦国为什么变得强大了?秦国的体制为什么相对以往而言更先进、更完善了?若不是,那么商鞅为什么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以层层疑问导入新课,学生会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渴望能从课堂之上找到答案。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势必被点燃,进而转化为学习动机。另外,在上课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比如,在讲“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开门见山地说明那是日本对中国长期以来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所导致的结果,他们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唤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深刻地体会中国国情。
二、以历史故事过渡知识环节
历史是一个整体,但为满足教学需求,课本将知识分割成了部分,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将环节之间有效地连接起来。情景类的历史故事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能作为某课教学重难点的载体,更好地呈现知识。比如,在讲“文成公主入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历史剧,将文成公主、唐太宗、松赞干布、唐朝官员以及吐蕃使者等角色分配下去请学生通过表演来诠释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时的情景。通过对历史情景的再现,学生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而且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过程之中他们会明白文成公主为何入藏、入藏的历史意义以及她的伟大体现在何处,仿佛穿越时空,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另外,还不能缺少借助类似的故事实现过渡这一方法,因为它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类似的故事无形中将思维转变缩小了,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讲“五四运动”时,可以同时进行俄国十月革命,让学生对比二者之间曲折程度上的差异,激发想象力,提升学习欲望。
三、以历史故事收尾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材编撰严谨,环环相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布局、完善结构,切勿出现顾此失彼、虎头蛇尾的现象。开头设置要像清茶,让人口留余香,只有细细品尝才能知其味;结局设置要如优美的乐曲,让人回味无穷,遐想万分,这样的教学才算完整。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三国是指那三国?形成于哪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查阅资料;然后结合课本向学生介绍“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说明这两次重要战役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造成的影响;最后在本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推荐学生听《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留下思考题:(1)这是什么电视的主题曲?(2)同学们知道三国有哪些著名人物吗?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一节课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始有终。
总之,历史本身是富含趣味性的,但由于应试心理和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给初中历史教学形成了阻碍,其趣味性遭到掩埋。想要解决问题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新课标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将故事引入历史课堂,不论是课堂导入还是课堂衔接,或是课堂收尾,它都能给历史教学带去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历史,从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