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用“活”已有的社会环境资源
(1)重视教师这一重要资源。教育家陶行知一贯主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会有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高尚的人格堪为学生楷模,深博的学识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精湛的教学艺术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处理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好与坏。所以我们把教师作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强调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以自身的人品、智慧、灵感和创造性丰富课程内容。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著名教育者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尊重他们对教学内容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并将掌握的这些情况作为重要的资源利用与开发,进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实际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认知欲望和发展需求。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是不可缺少的资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得越好,受益越大。家长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所以,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2.挖掘新的、可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3.合理整合社会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可利用价值
依据校本课程标准,社会环境资源可分为空间资源、时间资源、人类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面对满眼的“资源”,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辨良莠、分虚实、定取舍,合理整合社会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可利用价值。
二、校本课、少先队活动相互贯通,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
新的世纪,对于人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少先队活动恰恰符合这个要求,因此,我校把校本课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做了一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课、队相互贯通,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做一下汇报。
1.赋予饱满热情,关注学生成长
我们深知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2.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
校本三年级中的“暑假怎样过”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提高。因此在设计方案时,我们不仅考虑到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还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活动的形式要活泼有趣,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容要科学有效,使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方法、获得知识、得到体验。
3.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教育效率
带领队员们创新活动,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近两年“创建节约型社会”是现在大家关注的热门问题,让队员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通过体验,队员们不仅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让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
4.重视教育科研,加强理论指导
优秀的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将活动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会使今后的工作更富有特色。在课队结合、加强实践的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发展,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课改”对少先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课、队相互贯通,不失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校本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围绕课题研究计划,我们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校本管理、活动、交流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合力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等三大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0141.html上一篇:刍议学前教育教学实践
下一篇:阅读教学“真味”寻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