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国家的繁荣昌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各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才能达成。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离不开民族教育的局部发展。蒙汉双语教育又是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蒙汉双语教育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乃至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着蒙古民族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经济的振兴也同时影响着国家的振兴。我国各个民族之间主要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汉语已经融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当中,但同时,少数民族语言又起着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是民族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可见,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民族沟通、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蒙汉双语教学现状
1、师资现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实现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但现在双语学校里,蒙汉教师比例相差悬殊,掌握双语的教师数量更是有限,因此导致了课堂上单语种授课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双语讲解。在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蒙族学生普遍反映用蒙语讲解适当的穿插汉语更易懂,但正是由于蒙语教师的缺乏或是双语教师的缺乏导致学生在课堂对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再者就是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例如,有很多教师既教蒙族学生又教汉族学生,但是教学的方法完全相同。蒙族学生是有别于汉族学生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于蒙族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合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蒙汉两种语言的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出具有蒙汉两种语言能力尤其是汉语能力的蒙语学生。但是,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仅根据自己的蒙汉双语水平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的教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要么偏重科学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么过分的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这两者,无论是哪种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2、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经验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蒙族学生普遍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汉语水平不高,尤其是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限的汉语水平不仅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影响个人想法的表达。诸多不便最终可能会给蒙语学生心理上产生影响,而放弃进一步的双语学习。另外,蒙汉双语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更重,作为蒙语学生,他们需要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日常的沟通交流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教材现状
教材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介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汉双语教材更甚。它是蒙语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语言能力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土壤。目前双语课程教材的现状是多样性和实用性较差,要真正的实施蒙汉双语教学,切实增强蒙语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和汉语语言能力就必须研制适应蒙汉双语学生学习习惯、符合双语学生语言能力的双语教材,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接受科学知识,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4、课堂现状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生动高效的课堂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目前蒙汉双语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模式单一,只是“喋喋不休”的教师和“奋笔疾书”的学生。这种课堂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和沟通,根本发挥不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发展策略
如果要真正的实施好双语教学,就要综合考虑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真抓实干的为双语教学肃清障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提高师资力量,大力引进精通蒙汉双语的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双语教师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双语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双语教师的数量直接影响着能否开展双语教学工作,而双语教师的质量则决定着双语教学工作的质量。在吸引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双语教师的工作上要广开渠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争取优秀的高素质的双语教师。从长远考虑,可以在双语专业类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教师专业,以保证培养大批量高素质高学历的合格的双语教师。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总结蒙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形成一套针对蒙语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最终目标。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双语教学的规律,以个体为单位,注重个体间的汉语水平差异,应用适用性广的语言教学。同时要注意科学知识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平衡点,决不能将科学知识讲授变成语言学习,也不能轻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0270.html上一篇:浅谈《幼儿文学》中儿歌作品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