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我国的旅游教育起始于1978年,30余年来,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已具规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已近千所,每年都为旅游行业输送大量的一线人才。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目前占我国导游总数的半数左右,他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每个个体又都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大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代表着所在国家(地区)的整体素质。旅游院校导游实训课程教学对于加强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导游人员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游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学生生源大多没有经过考核门槛,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导游从业人员来说,最关键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语言是其工作的工具,普通话标准是导游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成为一名合格导游的首要条件。绝大多数的学生只能用中文进行讲解,英语或小语种几乎没有人能运用。导游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对什么人讲什么话,怎样劝服游客、怎样拒绝游客等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技巧, 而这些正是学生最缺乏的。此外,作为“杂家”的导游,知识面要很宽广。目前学生掌握的知识还只是仅限于考证的几本课本,只会死记硬背,知识面非常狭窄,在带团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没有形成系统长期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更是片面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导游职业前景暗淡。
(二)导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与实用型技能型导游人才要求相差甚远 。近几年中职学校广泛实行课程改革,以项目化或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但学校在进行课程开设时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性不强,联系性较差。很多教师对于这种课程设计的理解不够透彻,即使了解为了省事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既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导游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不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仿真导游模拟实训室的创建成本较高,较多的中职学校缺乏实训设备。即使有的中职学校存在校企合作项目,也因旅行社容纳的实习导游人数有限,大多数的校外基地对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长久性,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二、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是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中心环节。中职导游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高素质的实用型导游人才,这不仅是旅游企业用人的原则和标准,也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将学生培养成毕业即能就业的技能型合格人才。例如将已成为优秀导游的毕业生请进校园,通过实例,加强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更多的了解,培养职业品质;同时学校也可以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带给学生最新的、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专业知识;积极响应省级技能大赛的号召,多宣传多参与,经常组织一些导游大赛,训练学生的讲解能力、 交际沟通能力和各种才艺。
(二)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职业形象
重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中职学校应培养一批具备导游证,定期开展导游业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导游专业与旅游行业的专家可以取长补短,培养高质量导游人才。专业教师通过先进视听设备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光盘展示给学生,将需要讲解的景点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呈现,增强了现场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给学生分发任务书,设置情境,带入案例,时刻体验导游工作时的状态和感受。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营造导游环境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于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服务技巧,培养职业品质。
此外,导游人员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独立面对以及冷静处理带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应适当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心理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的实用型导游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0606.html上一篇: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