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绘画教学误区
当前,社会各种幼儿美术培训班遍地开花,课程的设置很全,内容丰富,但学生的作品都惊人的一样,照猫画虎,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每件作品都是简单的复制,技法单一,学习枯燥。事实上,绘画还应该包括艺术知识、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造的教育,这反映了大家对美术教育定位的偏差。
1.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教学
绘画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把训练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向幼儿灌输成人才能掌握的绘画技能,作为绘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总是认为绘画教学就是要让幼儿尽早尽快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关注的重点常常是直线有没有画直、圆圈有没有画圆、正方形方不方等。这些过分强调技能技巧训练的教学,势必会使幼儿的表现活动成为千篇一律的机械训练,它们使幼儿局限于各种画种的专业技巧的反复练习中,从而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
2.将临摹作为专用的教学方法
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各有不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导致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各异,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这种差异,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绘画作品才真正充满童真童趣。但现实的情况却相反,教师往往会出示许多范例,包括许多成人完整的作品或是半成品。而出示范例后,要求幼儿对照范例进行临摹,临摹往往不止一遍两遍,临摹练习直至画得与范例一模一样。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被动地学习,泯灭了幼儿纯真的天性。
3.鼓励幼儿的自由表现
近年来,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将美术教育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欣赏和自由创作上,在创作上任幼儿自由表现,让其随心所欲,没有一点技能技巧的指导内容。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表现的途径,对陶治幼儿的情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幼儿在放任不管、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下,绘画的表现特点是天真稚拙,表现目的是为了好玩,以至于很多幼儿到了幼儿园大班,还连最基本的人都画不完整。
二、绘画教学原则
每一位幼儿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每一位幼儿都有描绘美丽图画的潜能。在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创新,并且多采用正面激励、表扬的方式,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活动。
1.自由绘画与积极引导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绘画环境,让他们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由选择绘画内容,不能强硬地进行规定。教师应该认识到对幼儿开展绘画教学,不单单是向他们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让他们尽情地创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一些绘画方面的基本技巧外,在讲解一些注意事项之后,就让幼儿自由地绘画。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笔者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不会对他们的作品指手画脚,从而很好地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绘画。当他们完成之后,笔者再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中的逐一点评,如果有学生画得不够好,笔者会鼓励他继续画,手把手地指导他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画。
2.强调主体与兼顾个体原则
儿童绘画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并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正如许多美术教育家所总结的,儿童绘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发展儿童的想像力、空间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侧重幼儿的情感、态度、情绪的体验,淡化知识技能。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同时,由于遗传因素、发展速度、生活环境、教育状况的不同,每个幼儿在创造力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育观念,允许幼儿在绘画中表现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心真实感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事物大胆地表现出来,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
3.良性互动与鼓励赞扬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通过良性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绘画内容的表达;同时,幼儿的思想是非常奇妙的,他们在绘画时常常没有任何逻辑,所以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成人常常看不懂,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乱七八糟,但这就是幼儿的画。对幼儿而言,他们的画是美丽的,代表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他们自己认为画得很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消极评价,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导致他们对绘画失去兴趣,以后再也不喜欢绘画了,所以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不能以成人的角度评价,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进行鼓励和赞扬,之后再进行引导,保护他们的绘画积极性。 三、绘画教学对策
幼儿借助绘画活动,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是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绘画教学,科学地组织绘画教学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1.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如通过运用语言的魅力、绘画材料的多样化、用游戏形式、从色彩着手等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洞察力,要能随时观察到每个孩子在绘画中细微的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从而对绘画保持长久的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是脆弱的,需要老师精心地呵护和有意识地培养,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是培养幼儿长期绘画兴趣的基本要点。
2.通过创设环境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的表现力。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创作材料,对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至关重要。在绘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想象很好,但无法用画笔表现,这时就要借助幼儿的肢体语言,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接近某位幼儿,用动作表情进行提示,并模仿他的动作或用眼光、表情、体态对他的反应表示认可和赞赏,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生来好动,游戏是激发幼儿欣赏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辅助绘画教学。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所表达的情绪,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印象。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当幼儿提出“……怎样画”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用提示性语言启发幼儿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看法画出来,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3.提升自身修养发挥主体评价作用
幼儿园的绘画教学,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停留在注重技能传授的模式上,这可以说是绘画教学中的一个明显失误。为了把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作为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从技能型转到审美型这个轨道上来,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优良的艺术素养。一个注重创造性的教师,应给幼儿自己想象的空间,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努力实现“睁大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画笔画童心世界”的美术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绘画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幼儿的绘画教学应树立“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这个观点,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传授绘画技能与美育的关系。
总之,幼儿绘画教育,必须以尊重幼儿兴趣为前提,使绘画成为孩子抒发强烈情感、表达纯真思想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幼儿的绘画能力,让他们在艺术的殿堂中健康成长,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