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发挥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环保思想
1.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批蕴含环境伦理思想的文章,仅现代文部分就有:《斑羚飞渡》《向沙漠进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很少有人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研读这类课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我想,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站在环境伦理的高度来认识、体悟文章内涵,那么就能在人性得到升华的条件下,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因为环境伦理是生态意识的核心,伦理的觉悟才是人最彻底的觉悟。
2.练习题精心设计对当前普及环境伦理意识十分有益。学生经过深思,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的生态道德观可以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如,《斑羚飞渡》课后练习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向沙漠进军》课后练习四:“收集资料,了解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市的情况,并在班上交流。”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正是教师努力唤起他们的生态良知,并诉诸切身行动的最好契机。
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
利用语文课堂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污染和破坏环境,实际上是在损害人类生存的家园。但在传授环保知识时,教学方式可多样化,把理论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一文时,我尝试结合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指导学生阅读。起初,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对文中描述的植物的种子长久地飘洒备感惊讶。我就向他们介绍环境伦理的先驱者史怀哲的观点:“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敬畏生命”之内涵,是对生命持一种敬重感,是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基于这种认识,学生对文中“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等语句有了深切的感悟,学会关心其他生物的生命。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教师这一岗位的特点,为打造我们绿色、美丽的家园贡献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203.html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