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 现状
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颁布之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即综合课程+听说课程),变成了必修课程(即《大学英语》课程)+选修课程(即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虽然大学英语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大、教育国际化的增强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仍旧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挑战,诸如学生仍旧不能就某个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仍旧高频率的使用中学词汇等等。虽然学生每天都在背四六级词汇,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正确的写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学生很喜欢英语角,但是他们聊天的主要话题却仍旧是一些日常性的问题。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认为,倡导原文阅读特别是原典阅读、实践元典教学对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换句话说,大学英语教学如果以“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英语为教学材料,以原始的古老的“诵读”、“识记”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必然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取得长足性的发展。英语教学如果“回归语言学习本质”,学生必然能够在大量的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习语言。
2 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
“原典”和“元典”仅一字之差,它们是一样的吗?
宋闻兵(2008)对此做了解释:“原典”指“未经后人诠释或?译的原始典籍”;“?译”既指“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也指“同一种语言古今之间的翻译”。“元典”指“对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内涵及其发展流变产生深远影响的文献典籍”。原典阅读指阅读未经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即阅读的古籍不是译注本、白话本,阅读的西方原文典籍不是译著本。比如,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读文言文的《论语》,而不是白话的《“论语”心得》;我们喜欢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我们应该阅读英文版的Pride & Prejudice,不是简写本的也不是中文版的,而是奥斯汀写的字词句。如果不理解英文原文,可再阅读中文版以帮助理解;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我们应该再阅读一遍英文原文。就好像我们要品尝的应该是自己亲手拿到的飘着浓浓香味的新鲜出炉的完整的面包,而不是别人掰给我们的一点面包甚至吃到嘴里又吐出来给我们的面包。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的教材的文章却是人为修改过的、精心挑选过字词句的、按照中国人的思路写出来的、非原始状态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原文阅读、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本文倡导的原文阅读,是指阅读这种飘着浓郁“泥土”清香的未经任何人特别是中国人改动的自然的英语语言。
虽然原文阅读、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离现在的大学生有点远,但是其实我们的老一辈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实践着原文阅读、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其重要性可以从大师们的身体力行中得知。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曹顺庆教授在《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之我见》、《“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中外打通 培养高素质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等文章中大力倡导“用古文(不用今译)读中国文化与文学典籍,用英文来读西方文化与文学典籍”(曹顺庆 2005:90)。除此之外,曹顺庆教授每年为四川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元典研究)”(即“十三经”)、“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即“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化与文论”(即“西方文论”)等三门元典解读课程。曹顺庆教授的良苦用心为大学英语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可资借鉴的模式和范本。
《语言哲学》的作者国内著名的哲学家陈嘉映教授(陈嘉映 2014)在论及如何阅读古典哲学的时候也强调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在陈教授当学生的那个时代,学哲学的中国人最开始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汉译著作,然后开始读中文版的西方古典哲学。这些哲学著作都是中文版本的,中国的译者通过自己的理解翻译原著,中国的读者再用译者的汉语的字词句来理解、思考西方的哲学概念。而陈嘉映教授一开始阅读的弗洛伊德的《释梦》等西方古典哲学却是从北京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借来的外文原版。陈嘉映教授认为,这种阅读汉译著作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就走了大弯路,几乎无法避免望文生义”。因为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虽然同是英语,但是中国人写的文章和英国人写的文章却完全不一样。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老先生(1999:ii)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前言里直言高中时英语名篇背诵对他的一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每个星期张老先生的老师都会用整整一节课让学生背诵。老师会临时点名,然后几个同学轮流上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诵一篇由他事先指定的短文。张培基老先生说,在高中三年,老师让他们背熟了九十六篇英语短文,其中少数是诗歌,大部分都是散文,如培根、艾迪生、吉辛、哥尔德斯密斯、兰姆等名家的精品。虽然的是觉得压力很大,但他们还是坚持,后来也受益匪浅。“这九十六篇短文装在头脑里,使我增加了对英语和散文的兴趣,增加了语感,慢慢悟出了写文章的路子。”
无论是上述几位大师的身体力行,还是现在国内部分中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还是最近越来越强烈的呼吁国学的回归,其实都只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语言的学习中应该更多的注重原生态的语言、未加任何修饰的原始语言,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回归到原始的简单的原文、原典和元典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3 原文阅读与大学英语教学
原文阅读、原典阅读和元典教学对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解决目前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培养具备较强英语综合素质的、“中外打通”的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现代大学生,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刘贵芹 2012:282),我们应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大力提倡原文阅读,特别是原典阅读,努力推行元典教学,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首先,阅读原文和原典。“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乃觉天地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个“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的时代,如果没有原典和元典的精神支持,是很容易在“喧哗与骚动”中迷失自己的。如果我们没有读过英文原版的《圣经》、《荷马史诗》或莎士比亚等等原典作品,我们很难领略到英语这一语言所带来的历史厚重感和语言的自然美;如果我们没有用英文原文读过英美作家的作品,我们很难理解作家的真正意图。我们应该阅读原文、原典和元典,然后以读书报告、戏剧表演等形式来检查自己是否对原文真正的理解。只有阅读原文,才能真正的品位理解原文;只有阅读元典,才能真正的避免文化和文论的“失语”;只有阅读原文和原典,我们才能将英语的“语言美、文化美、形态美、语音美”沁入心田,才能在“美”的英语世界里自由的呼吸,从而更好的理解世界优秀文化和思想。
再者,背诵原典作品。有人说背诵对西方人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不然,细究西方人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西方人其实同中国古人一样讲究“原典背诵”。伟人倍出、生活富足、经济发达的犹太人至今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坚持“多背诵经文”这一原则。他们的小孩最迟从3岁就背诵《圣经》、摩西律法和《塔木德》的佳句,到7岁前必须背会“摩西五书”中的很多段落(幼教网 2014)。在我国古代,小孩子都是从3岁左右开始背诵“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然后背诵《声律启蒙》、《格言联璧》、《幼学琼林》、《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童蒙之书。古人从六、七岁上学到十二岁,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如“十三经”该背的全背完了,背得熟到能说出一部书,如《大学》,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是什么字(学佛网2014)。学完小学,直接进入大学,学生会背,老师会背,根本不需要教材。老师背一句或一段,然后详细讲解、然后学生讨论、然后学生和老师分享读这部分的体会,周而复始。
最后,学习中华文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经济、文化、历史。用英语写中国人的文化和历史、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1)编写“导论”类教材。我们的学生非常熟悉我们的国情,但是却无法用英语完美的介绍。虽然有较多的大而全的“导论”类中国文化教程,但却不是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概论”、“通论”、“概览”类教材。(2)设置“每周一讲”。以每周就某一话题进行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中华文化的学习,这样,既能让我们对某一专题有较深入的了解,也能促进我们英语的学习和深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435.html上一篇:计算机“以证代考”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