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潮兴起。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加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位于湖南省娄底市的娄底市一中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生本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笔者结合在该校调研的情况及对校长的访谈对娄底市一中的课程改革进行理性分析与评价,以期给娄底市一中以及我们的深化课程改革之路带来些许启示。
1 走进课堂:展示的舞台
走进教室,学生相对而座。在教室的空间布局中,单一的教师权利中心的影子看不到了,教师站在同学们中间,教室两侧的黑板成了学生展示的原地。合作探究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校的生本智慧大课堂,在“五步三落实”的理念的引领下,各学科的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却在“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上逐步发展,体现了各学科的特色。娄底一中“生本智慧大课堂”课堂面貌让我们看到了课改中的活力,生动活泼的师生学习活动和课堂互动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把课堂当成了自我展现的舞台,敢于表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知识,在讨论中碰撞了思想火花,在质疑中锻炼了思维方法,在展示中获得了自信与勇气,在评价中学会了判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探究知识的过程与学习的激情得到了激发,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开放的课堂,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评价,大胆的展示构成了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走进校园:文化的园地
走进娄底一中的校园,“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的标语,让我们感觉导学校的教学理念很有思想,极富远见。校园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教室外的长廊可以看到国外名牌大学的介绍,教室外的张贴栏有“观新闻,知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课外活动小组风采的展现与体会,教室内有各种励志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时刻让学生充满了对知识追求的热情,也给学生的生活给予了一种积极的引领。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展示。校园的每一道风景,全校师生的风采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便是隐形课程,学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怎么能不释放一种青春的活力、感受到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校园内显性的硬件设备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内的“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的意识与理念为学生的品格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这种文化的历练足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3 走进校长:闪光的思想
有着职业院校校长经历的范彦江校长,是一位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该校的办学理念为“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有着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校长经历的范校长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是一位教育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在体育教学方面,他坚持将“普及体育,阳光体育”的理念落到实处。一方面,稳步推进体育的专业化教育发展,开设排球,篮球等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在班级之前成立俱乐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办学,推进体育运动和体育学科的发展。范彦江在访谈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充当的作用是水,我们要做的是水一样的教育。水与沙的结合会成为优质混泥土,但水是可以挥发的,教育的作用从有到无的过程。一滴水的作用,是润物,但是水所处的位置越高,产生的势能越大。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范校长的理念中得到体现。在培育人的方面,范校长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作用形成教育合力。[1]
4 走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走进学生,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和渴望的眼神。整个课堂便是一个互动的场景,学生活跃且回答准确、精彩。教室的张贴栏,展示之星,点评之星等评选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能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发挥各自的特色,尽显个人风采。尽管观摩者分布在教室的各个部分,但同学们豪不怯场,完全沉浸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课堂氛围中,他们从容展示、精彩点评、随时质疑、准确解答,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这种自由而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变得大胆,敢于提问。笔者看到的不是传统课堂中神仙题海战术的皱眉苦练的面孔,而是处处充满了活力与挑战的面孔,学生的人格得到高度尊重,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思维得到深度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展示了合作学习小组团体的智慧,也在质疑与展示中彰显了了个人智慧,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在这种探讨与对话中完成。
5 反思课改:前行的方向
教师在经历教学改革的课程中,经历了从观望,犹豫,质疑到思考,研究,探索的阶段。任何一项改革,在实行的课程中都有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由于本次调研的时间、条件有限,我们不能从本质上对改革路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层分析。笔者将对课堂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求进一步完善娄底一中的教学改革。
5.1优化导学案设计
娄底一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三落实”方案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导学案的内容,但是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发现:学生易局限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范围。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作为课堂主体之一的学生需要在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来获得知识,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创新的教育需要给学生过度出创造的空间,过度的学习的任务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不应该是一种任务的完成,而是应该通过一些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课后的学习除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以保证课堂内所学知识有更好的效果,还应有更多样化的设计,更多自我认识的体会,心得与感悟,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消化与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将课后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带入课堂。推进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5.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知识难度大,知识点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不具备发现全部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教师的适时引导和解答变得尤为重要。在新知识的学习及疑难问题的讨论时,互动学习容易成为老师和个别学生之间的互动。一部分学生在未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快节奏的课堂学习活动。在自主学生中,教师要变“授人以鱼”的理念为““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引导十分关键。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设计,帮助学生认知解决共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兴趣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我们意识到,所谓创造,不只是在创造结果,也是在创造过程;不只是在创造思想,也是在创造动机,也是在创造兴趣;而被创造的兴趣将进一步引导创造。[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入课堂,在文化课堂的教学中引入艺术元素,在多样化的课堂设计中与自由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思维与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师应该培养对学生授课进行讨论和评议的意识,建立必要的评价及奖惩机制来激发学生课前参与准备的积极性。[3]
5.3关注个体的成长
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说在新课改初期有不适用教改的现象,其关键问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家长完全不必担心新课改会影响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不同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除了自主学习之外,还应给予更多的引导,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的成长。在展示过程中,要真正地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让他们得到锻炼机会。在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引领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正如教育专家李振村所言,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自由、闲暇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指望他们产生什么思想、智慧、个性?孩子从小被控制得越严,长大后兴趣爱好就会越少,自主性就会越差。[3]学生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感悟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
总之,教师对教改精髓的把握也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教学改革的成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娄底一中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批用心学习并践行新教改的教师,和享受着课改“盛宴”的学子们。我们相信,娄底一中的这种理念和实践将会进一步将教改精髓落到实处,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稳步前进,并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439.html下一篇: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协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