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合作学习。导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指引途径,其中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提升案、巩固案。预习案是起始案,学生通过课前完成预习案的任务了解和掌握基础课堂知识。
能把预习案设计新颖,吸引住学生,整个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遗憾的是,一些老师比较注重探究案和能力提升案的设计,往往会忽视预习案的作用。
笔者秉承着“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认为对预习案内容的设计及评价方式的探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基本理论与思路
1.预习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导学案突出“独、互、竞、评”四学,其中“独”指预习案模块,意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预习案的任务。预习是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道理人人懂,但还是要通过尝试成功教育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自己对比有否认真预习后听课的感觉;表扬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和提出质疑的学生等。
2.预习案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意义
预习首先是教师的预习,教师的预习不仅是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预习案的编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准确定位学生。教师根据自身的阅历经验和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化教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导思路,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指导预习方法。好的预习案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提问作出快速的反应,协调师生间配合的默契,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内容准备及设计原则
导学功能是预习案具有的独特功能,老师在设计预习案的习题时要做全面考虑,既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符合课程要求,又要以学定教,善于创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需求和兴趣、引发体验、启迪感悟的学习环境。
1.预习案内容的准备工作
(1)统一备课,优化结构。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大家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是优化预习案框架与内容的有效方法。
(2)由辅转主,独立课堂。预习案可由辅助性的环节变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成为预习课。预习课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课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2.预习案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1)温故知新,内容全面。新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根据新授课的要求,引导学生回顾涉及的旧知识点或激发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在预习阶段对旧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从而衍生新的知识。预习案的内容还应完整地体现新课的知识体系。相反,预习题的设计和安排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导致重点知识缺乏,会使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会对后续新课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提纲挈领,难度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的主干知识,并初步会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前预习的命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但也不宜过难、过多。题目的难度设置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度不等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这样的训练是有效且高效的。
(3)题型多样,层次分明。多样性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去思维和推导、理解和运用,拾级而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创设情境,趣味学习。设计习题时要体现趣味性与生活性。创设包含情景的练习与作业,提高学生练习的乐趣。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情景的带入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
四、评价策略及探索
北京教科院文?先生认为: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获得读书的乐趣。在工作中,笔者针对学生完成预习案情况总体评价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做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预习案评价存在的误区
(1)评价方式单一,过度以得分方式为主,缺少点拨。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流行的趋势是小组得分制,预习案模块也不例外。通常,老师会根据预习案完成的情况,给学生加上相应的分数,这也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老师评价方式单一,以分数鼓励为主,学生会出现一味追求得分,以致会抄袭他人作业,出现雷同错误的现象,从而遮掩了一些错误的发生。学生的对错、优劣都无法清楚地呈现,这就没有起到在预习的过程中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得到的只是表面毫无意义的分数。这种现象使教学逐渐陷入庸俗化和肤浅化的窘境。
(2)评价标准模糊,主观总结评价,缺乏细致。评价标准模糊是指老师对学生得分的评价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而是根据自己主观意向或者小组完成情况肤浅的比较给予不全面的得分。单单以学生的完成率和正确率方面评价,并没有体现出预习案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预习案的作用,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应该要把评价标准细致化,而不是敷衍了事地走过场。
(3)评价体系未系统化,欠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体系未系统化是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作并不成熟,小组的得分未与学生的个人成绩挂钩,或者没有明确奖惩制度。这样会出现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依赖性过重的情况发生。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预习案评价多元化展示方式
预习案评价展示方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老师对其展示方式也有不同的设计。但无论是哪种方式,老师都应在课前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下是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下常见的几种预习案的评价展示方式。
(1)值日班长,课前总结。为了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轮流做一日班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其职责大、任务多。值日班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他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了解任务和记录从各个小组长那里了解到的检查情况,总结大家遇到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做了新课导入后,由值日班长总结班级预习案完成情况并提出发现的问题。
优点: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能力。值日班长落实好各个小组课前预习情况,确保每个组员实现高效学习。
缺点: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值日班长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很难做到具体全面的概括。
(2)现场展示,赢取得分。每个小组代表在自己的展示区域上展示出预习案答案。课堂上,由对抗小组在老师的现场讲解下边听边批改,根据正确情况给展示小组打上相应的得分。
优点: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当场了解自己的错误的原因。
缺点:答案只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忽视了学生个人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问。
(3)汇总疑问,解决疑难。汇总疑问是指以小组为单位汇总组员在预习案中所遇到的非重复性疑问。课堂上,每组代表将小组汇总的疑问罗列在展示区中。老师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堂进行探究。待课堂的主要知识目标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对之前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总结,教师对完成任务者给予鼓励。
优点: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着重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杂症,由学生自行解答进行巩固。这种评价方式较新颖,构思精巧。
缺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性,可能会忽略了预习案其他题目的具体讲解。
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对预习案评价方式的几点建议
(1)鼓励方式多样化。鼓励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除小组得分方式外,还可以附加适当的奖惩。如预习案表现最好的小组,可对下一模块要完成的习题具有优先选择权;可以利用多媒体从声音、图像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渲染课堂气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机制实效化。对学生的评价效果不能停留在一节课上,而是要持久长效。每节课的评价结果要与学员的个人成绩挂钩,作为学员评奖评优的依据,使评价效果发挥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一个完整有序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实行的先决条件。
(3)评价标准具体化。目前预习案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泛化,要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全面评价学生,就要有明确的标准去衡量。笔者认为评分细则可有以下四点:落实完成“预习自测”部分练习;善于提出疑问;能点评他人或提出异议,表述自己的观点;预习效果明显,展示交流主动活跃。
(4)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不仅只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小组内部成员的互评。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话语权,多方参与评价更能提高大家对问题的认识。
五、成效与反思
通过探讨,老师对预习案内容的设计及对学生完成情况的评价会全面改进,操作也更加规范。改掉一些之前对做预习工作草草了事、敷衍塞责的现象。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预习案的作用。
我们将会密切关注预习案的工作是否能持之以恒,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真正发挥实效等问题。随着评价水平的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研究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