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磨默结合”――走向地理教学常态化

“磨默结合”――走向地理教学常态化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常规思维――磨课的魅力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课堂便是艺术工作室。学生在教师这个艺术“介入者”的引领下,每天进行着艺术创作。而优秀的教师会自觉地追求艺术与智慧共美的课堂教学,将自己的课研磨成精品。一位教师,要想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磨课。

  磨课不仅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磨课有助于出精品,这里所说的“磨课”,即一位教师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在团队的协助下,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采用“众人磨一课”式或“一人磨一课”式磨出来的课自然要比孤军奋战的课更加精致、周全、流畅、出彩。高效的磨课不仅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剖析更深入,对学情了解更透彻,也能使教师自身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之相同的提问在不同班级会有不一样的回答。因此在有可比性、选择性的磨课中,可从试教者提供的多种教法中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二、自我感悟――磨课的困惑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磨课确实给教师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及困惑:第一,教师反复地上同一堂课,激情是否还在?若在一些较小的学校,重复地上同一堂课,学生的情趣是否还在?缺少激情的课堂如何开展?第二,在教学资源匮乏、设备简陋的学校,磨出的所谓精品意义多大?第三,磨课中的问题比较凌乱,不够精炼。第四,教师都是基于问题表面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挖掘和分析。第五,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问题缺乏观察点及观察策略,磨课内容泛泛,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持。第六,学生“合作型研究组织”的建设不够成熟,研究群体间的实践智慧尚未很好建立。第七,集中“磨课”一周毕竟时间有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平时每周都要上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琢确实不现实。团队磨课的好处虽然很多,却仍然无法消弭团队磨课难以克服的一大顽症――“需要磨”和“没时间磨”,这对矛盾着实令人纠结。

  三、实践经验――磨默结合的光彩

  上述矛盾的焦点尚不在于要不要磨和能不能磨,而在于学习共同体间的磨课在时效上显然难以惠及每一节常规课。因此,找到一个折中的方式,以帮助教师既保持磨课的好习惯又不会太多地受限于团队磨课之弊端,便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最佳的方法是要从团体式磨课向个体磨课迁变,并有意识地改进且嫁接团队磨课的做法,改“单一磨”为“磨默”结合,并坚持最大可能地推行每一节课常态化。

  1. 组建虚拟磨课团队

  在确定了每一节课教学内容后,先尽可能多地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件、学案、练习等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精心的分析、借鉴、质疑和筛选,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大胆取舍。这一过程如同邀请多位专家、教学者与一份份资料的创作者无形中组建起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在数量上及质量上远远超越组内、校内的教师团队,这就是“磨”。这样做,首先要考验教师的备课耐心,同时要求在借鉴资料之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应先有一个粗稿,以实现资源共享而非单纯占有别人的成果,否则容易陷入变相抄袭或挪用困境。“自我是一个凝聚点,应吸取专家及学者的精华,保留自己的个性”,这样“磨”,精品即可产生。可坚持每备一节课,绝不翻看老教案,而是每次都把它作为新的对象进行重新研究;同时与老课本进行对比,争取每一次备课都要力争做到冲出原有的思维限制,组建更强大的虚拟团队进行磨课。这样的“共同体”在时空上将变得更自由,在质量和视野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与这样的“团队”一起磨课,定会获益匪浅,这是“默课”之基础。

  2. 团队磨课改为个人“磨默结合课”

  即在“磨课”的基础上用“默”的状态在头脑中臆想出一个“虚拟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演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决策者。”而在这个“默的虚拟课堂”中,教师身兼学生、教师、听课老师数职,整个过程如同给自己拍摄课堂录像,随之回放,这更注重在情景中创设、在行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升;更突出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及更加突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进而做到权衡利弊、反思修改。这种做法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教师可随时进入自己的想象空间在“团队磨课”的基础上去“默课”,“优秀的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这种内省式的“默课”往往更具审查穿透力。教师的“默课”,是通过接触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尽量让别人的智慧成果进驻自我的心灵空间,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理论灵活融合,便能消弭自我与他人、教学设计与师生个体的隔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产生生命的质变,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便有了艺术美感。教师以“默课”的形式反复研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时所获得的领悟,是其思维逻辑、教学方法及情感和别人思维逻辑、教学方法及情感的反复融合所致,进而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磨默结合”的高度。教师在尝试“磨默结合”时,应培养自我对“经验学问”的敏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独立灵魂、独立教学个性。如此“磨默结合”便可成为教师个人独立且常态化的一种磨课方式。

  例如,教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时,笔者在完成教学设计初稿后,在“虚拟磨课团队”基础上“磨一磨”教学过程,汇集各位学者的智慧,确定自己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德国鲁尔区的兴→衰→变; “默一默”教学细节,确定主要以学生为主分组讨论;但是晚上回家在忙家务时,偶从电视中听到旅游一词,使自己当时一愣,何不把“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改为鲁尔区之旅,如何具体设置讨论的问题?马上使自己回到“虚拟磨课团队”即“磨一磨”之中,吸取精华,保留独立的教学个性,最终确定把学生分为三组。具体如下:地理学家:考察19世纪中叶鲁尔区工业辉煌的原因;经济学家:调查分析鲁尔区20世纪60年代经济衰退的原因;政府官员:调查鲁尔区在衰落后采取的振兴措施,准备回国后为重振辽中南这样的传统工业区而出谋划策。   题目:请各组挑选你们喜欢的角色,带着问题,对鲁尔区进行考察,然后利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布考察结果。

  大的方向经过“磨默结合”已经确定,如何设置每组讨论的话题?还要“磨一磨”“讨论话题”中的材料是否精准,“默一默”设计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可能性等。具体如下:针对政府官员一组的“讨论话题”:结合课本P60~P62,充分利用课文提到的文字和图表说明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振兴措施?经过反复的“磨默结合”,发现这种设问不够深入,不存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设问改为说明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振兴措施?更要说明这些措施与经济衰退原因的联系,还要说明这些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经再次“磨默结合”后,发现对于高二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基本没有形成,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资料图表的情况下,应该细化资料和图表的使用和提出具体的问题,进而再次调整设问方式,具体如下。

  材料1:P60图2-4-7(思考:1.怎样改造传统工业?2.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工业?)

  材料2:P61图2-4-8(思考:1.对比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90年代,在工业门类和数量上都有哪些变化?2.为什么要发展新兴产业?)

  材料3:P61图2-4-9和P62图2-4-10(思考:1.从图表中获得什么信息?2.为何要发展第三产业?)

  材料4:课本P62科研机构(思考:从文字中获得什么信息?)

  材料5:课本P62图2-4-12(思考:从图表中获得什么信息?)

  材料6:P62图2-4-13(思考: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讨论结果:以上材料及问题设计是经过反复“磨默结合”得出的。 “磨默结合”的课最大好处在于既保留了团队磨课的精华,又利于教师个体独立操作,它克服了团队磨课在时效上难以常态化的弊端,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磨课和默课,其数量、强度、深度、广度、精度上也便于自由调度。课堂真正的评价者是学生,从“磨默结合”走向地理教学常规化后,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果来看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磨默结合”的课正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它是以“行为过程的反思”为特征,通过“虚拟情境的对话”反思教学设计问题及细节,在反思的同时,与学生及教学内容合作,直面问题背后的更大问题的实践性探究和优化,这样“磨默结合”的课一定是科学性与人文性、时代性、高效性融合的成熟艺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5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