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收稿日期:2014-05-11
作者简介:李海燕(1979- ),男,吉林长春人,浙江省桐乡市卫生学校护理部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2009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语文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应是构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支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材缺乏职教特色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中职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所以,教材内容应当反映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但目前,中职语文教材基本沿用普高教材的编写模式,没有突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体例编写上,中职语文教材以文体为主线,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自成一体,分为若干个单元。这种体例虽然强调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却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所选篇章缺少鲜活性,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语文教材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性,没有突出中职教育的知识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二)课堂教学沿用普高模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能否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以“一言堂”、“满堂灌”为主,把知识被动地输送给学生,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中职生只要学好技能就可以了,语文课无关紧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每天被动上课。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很多中职生的观念中,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而就业的敲门砖,就是拥有一项过硬的技能。选择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项技能,毕业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语文课不是专业技能课,对以后的就业没有影响。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烈的“重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的倾向。
二、构建有中职特色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一)优化教材结构,使内容贴近学生
中职语文所注重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终要落实到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语文应用上[1]。在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材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打破体例单元式的编写模式,摒弃生硬呆板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注重语文知识的习得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可以尝试将各种职业活动要求的品质,如创造、创新、责任、敬业等作为主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使语文教学时时体现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在不违背自身规律,突出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贴近专业需求和社会生活的语文校本教材。比如,在模特礼仪专业,重点开发礼仪教材,编写图文并茂的职场工作礼仪;在会计文秘专业,编写富有生活情境故事的应用文写作教材等。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现实生活是学生体验的来源,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构建开放的中职语文教学新体系,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语文教学具有服务功能,要服务于学生发展及就业需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完成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2]。
实践活动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学习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例如,在文秘专业,教师要侧重于公文写作、书法知识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在旅游专业,教师可以侧重于口语训练,锻炼学生流利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诗词、美文欣赏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