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但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英语Speak up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分析牛津英语Speak up的缺失与不足开始,通过对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提出该部分的教学建议,以期发挥该部分的真正作用,创建有效课堂。
一、剖析Speak up教学现状
一线的教师都明白,牛津初中英语的教材体例都相同,对于Integ-rated skills来说,Integrated skills包括两部分内容,Part A和Part B,Part A重在结合一个单元的中心话题,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Part A的教学在这里不多赘述,本文重点谈Part B,也就是Speak up的教学。对于Speak up的教学,多数教师把它当作A部分的附属部分,一节课的重点是听、说、读、写,临下课的几分钟要求学生读读、背背,画画语言点,强调一下新单词和短语,轻松完成任务。
这种轻视Speak up的做法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违背了教材编写这部分的初衷,这部分不仅仅是读读、背背对话,记记单词和短语,而是重点以Speak up的对话作为例子,让学生创造性地编写对话并表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这部分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为依据,并渗透该单元的语法内容和知识。因此,Speak up的教学不可小觑。
二、Speak up教学策略
1.发展学生听说的技能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Speak up常被忽视,看作可有可无的部分,有时间就点拨一下语言点,没时间的话,布置课后背诵也就草草结束,综合技能的学习也就画了句号。其实,这种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的总体要求,降低Speak up在教材中的地位,首先Speak up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不得忽视。
(1)训练学生的听力。以8B Unit 1 Speak up为例,是Millie和Sandy的对话,教学这部分前,先简要介绍对话的背景:Millie and Becky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many years. Last week, Becky returned from the USA.Millie and Sandy are talking about it.然后,提出问题:How long haven’t Millie and Becky seen each other?Who did Becky go to USA with?How do they keep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做听力练习,既训练了听力技能,又对对话内容有总体上的把握,为说做好了铺垫。
(2)Speak up的中文意思是“大声说出来”。这部分在练习听力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Pairwork,或男生扮演Sandy、女生扮演Millie进行角色朗读,再角色表演。这样,说的方式多样化,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突显Speak up大声说出来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通过Speak up的改写、创新表演等实现这一要求,当然方法指导很重要。仍然以8B Unit 1 Speak up为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可以改写的部分,先用笔画出来,再写出可以改动的内容。如,I met my old friend Becky
last week. She has just returned from the USA.可以替换的有:old friend Becky,last week,the USA等,替换的内容自行设定。久而久之,学生对创新表演Speak up就轻车熟路。
当然,这部分的训练可以不拘泥于Speak up对话的长度和句式的约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如,I met my old friend Becky last week. She has just returned from the USA.这两句也可以运用为I met Betty yesterday. She went back from the USA.时态、句式等也可以适当调整。
如果让学生脱离课本,根据教师对这部分的背景介绍,自己编写谈话内容再表演等,更能体现这部分的创新发展特点。
教学中,要走出Speak up形同虚设的误区,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真正突显其重要性,以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先导,提升读写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实现Speak up的有效、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创新学习,演绎Speak up的精彩课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731.html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整合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