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创设情境式提问
情境式提问是“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活动,把学生带入创设中的情境”的一种提问方式。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例如,我们都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知道伯乐是千里马的知音,本文中也提到了伯乐和千里马,那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是韩愈根据“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所发出的一些感慨,而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由此引到本文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能非常明确地找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一个“常”、一个“不常”,得出两者比例差异之大,那么有些千里马自然就遇不到伯乐了,那他们会遇到谁?自然就是“食马者”。
二、想象假设式提问
想象假设式提问指问题的答案不包含在文本中,需要学生用联想和想象去设想当时的情境,这类问题往往具有高度的思维转折性。学生比较感兴趣,往往会产生新奇、超然的想法,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想想这位食马者当时说话的情景是如何的?假如你就是那位食马者,你的同桌就是你面前的那匹千里马,结合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再现当时情景。文本中没有对这位食马者当时说话的情景进行具体的描写,但是通过前文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以推断出食马者那种愚蠢、狂妄、有眼无珠的可悲可笑的形象。那么根据他的个人形象,学生就推测出或低头唉声连连或仰天长啸等多种情形。
三、层层递进式提问
层层递进式提问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将一个难问题分解为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层层深入,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学《马说》时,就可以介入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亦然,……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这段材料和韩愈的生平资料能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千里马”和“伯乐”的含义。
四、发散思维式提问
发散思维式提问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寻求多而新的独特想法,发散性提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我们只有在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中尽快形成正确的文言文课堂提问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再是面对沉默的一堆死籍,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次次有趣、美妙的经典丛林之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4738.html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