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然而,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学生只钟情于操作,操作课堂上热火朝天,而作为实践依据的理论基础,他们毫不关心,导致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延展性,效率低下,。
文章本着“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更好的实践”这一人类发展的规律,以通用技术课程《设计的评价》一课为例,探讨通过课堂的精细化设计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问题。
一、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课程,精细化对待每个要素
课程设计是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堂进行的方式等的系统设计。时代在变,知识不断的更新,而我们面对的又是各有特色的具有不同思维的个体,他们的过去不一样,知识储备不一样,个体情况迥异,这就需要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细化设计,在一对多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提高效率!
1.正确理解和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对整个知识模块做了纲领性要求。同时,教学目标也是一个结果要求,没有任何的中间梯度目标,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需要将知识逐渐的累积、递进,最终达到目标要求!逐渐的引出的另一个好处是知识形成前后联系,避免出现突兀、断开的独立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使知识更有系统性!所以,正确理解和细化教学目标非常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和目标达成的成功率!
2.充分调查、正确判断学生对内容的心理预期
教学活动作为人对人的一种工作,感性、理性、情感、性格等等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我认为光有学情分析还不够,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调查分析,事先预设好学生的整个状况,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其中,学生对内容的心理预期尤其重要!如果能在课程设计前,掌握大部分同学对该内容的想法(一对多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完成大部分学生的知识传递为主要目标):好奇、期待、无聊、困难、厌恶、喜欢、……!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提高效率!
3.设计并反复推敲课程进行的方式
为了能达到课堂效率的最高值,我们需要对教学过程的进行流程反复推敲。我认为课堂进行应该整体有序,小环节自由!严谨但不固执!
二、课程的精细化设计实施过程及有效性分析
我以苏教版通用技术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和评价》的第三节《设计的评价》为例,谈谈我对精细化课程设计的尝试。
1.精细化的课前准备
教材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能根据要求进行评价,会写设计总结报告,并能在交流中提炼信息;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教材上将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如果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本没有兴趣,课堂也无效率可言!
本节内容作为设计的一般过程的一环,内容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可以充分利用之前过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如果能够再加点竞争类的内容,那课堂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
所以,在确定了整个课堂的呈现方式和进行形式后,我做了些准备:学生作品的照片,简单的投票程序(满足竞争性内容),PPT等。
2.适度的调动学生情绪
良好的情绪,会让学习积极主动。而要调动积极情绪,除了课堂内容这一兴奋点外(可遇不可求),更多的来自于学生对课堂形式的期待和对未知知识的渴求。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为学生铺设了几个兴趣点:
(1)设计了竞争环节:学生有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单独个人进行评价;
(2)奖励机制:根据评价结果的等第进行象征性奖励;
(3)每个学生的前三甲作品与我的前三甲作品的重合度;
(4)学生有机会向所有同学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
3.课程主题进行
有了课堂设计的思路和成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之后,接下来该思考如何将课堂内容很好的融合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1)让学生有机会交流探讨,思维碰撞――设计了4人为单位的评价主体;
(2)实现互评――选出了优秀作品后,要进行理由陈述;
(3)实现自评――6强作品选出后,让相关设计者当众陈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4)评价报告的书写--作为课后作业提交。
教师的作用:
(1)参与某些小组的探讨;
(2)在学生发表观点时,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纠正不正确的理解,提炼观点,加深部分知识,适时穿插教学内容;
(3)根据课堂设计要求和课堂的实时情况,组织好课堂进行过程。
三、精细化课程的效果和反思
1.精细化课程设计,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的调动了一切能调动的因素,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大数据理论的一种!
2.精细化课程设计能让某些理论课焕发青春,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
3.精细化课程设计要求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前的准备上,知识储备、材料收集、全新构建的辅助教学工具,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4.作者水平有限,在做精细化课程设计时,更多地是从教学实践中尝试总结概括,系统性较差,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课程设计的方式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5160.html上一篇: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