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感悟到数学、语文的真谛,养成自主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离开空间,离开学生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发现、探索、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中,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课文的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中我把列宁的话全部放在幻灯片左边,小男孩的话放在右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语言反复读,读后告诉同桌自己体会到的人物心理活动。接着,同桌之间一个扮演列宁,一个扮演小男孩,朗读的同时加上动作和神态,这样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比赛,再次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亲身体验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神态、动作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妙处,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更有劲,难点不攻自破,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不妨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选思维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创造性思维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选择典型的文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一次四年级语文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短文《卖瓜》略去了老汉捡到公文包时的动作、心理等,试发挥你的想象力,构思一段文字描写老汉捡到公文包时的情形。”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草稿纸上写起来,大部分学生写的是:老汉十分高兴,神采飞扬,立刻看了一下包中的物品。“哇,我发财了!”老汉兴奋不已。接着左右打量了一番,快速把包藏了起来。
对此,老师不置可否,不做评价。少顷,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了他的不同文字。
老汉急忙喊道:“丢了包,这是谁的包?快来拿。”可是无人应答。老汉心想:“丢包的人一定很急,我要在这等他,他一定会回来找包的。”于是老汉静坐着。
大多数学生的写法属常规思路,见钱眼开、贪图小利,很狭隘;最后这个学生在思想、内容上都进了一步,尽管在思维的深度和独创上较前者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写法,我在表扬了这个学生,并肯定其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指出这不是最好的构思,接着进行诱导:“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最两全齐美的办法是什么?既不让老汉干等,又让失主尽快找到包。”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大地调动起来,终于有学生写出如下文字:
老汉捡到包急得团团转,他知道丢包的人心更急,他想:“也不能干等,如何是好?”他想到了警察,警察可以通过身份证最快找到失主,这时他毫不犹豫地奔向警察局。
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语文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性思维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发现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影碟《女娲补天》,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时身感心动,从而结合课文提出疑问,发现课文与影片的不同之处,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质疑,学生对《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并结合三年级下册《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从小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精神,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造。
四、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在实践中发展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因而在自读课文、作文教学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教师应当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地做起,多给学生创新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在感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思考,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是一句口号。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4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