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章通过分析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学前教育目标的理念,对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构建模型与实施方略展开探讨,旨在为黔东农村地区相关学前教育工作者基于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如何提升教育水平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引言
相较于城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开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诸如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不合理、专业教师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及教学评价不科学等,消除此类问题对深入有效推进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型构建与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黔东农村地区在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以学前儿童为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多元课程模式,探索有意义的科学教育方式,积极促进学前儿童成长、发展。
1.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
1.1社会需求理念
工业社会与知识经济社会有着不一样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无论是就何种层次的人才而言,知识结构更新需求均不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学习了相应文化科学知识后,掌握了一项专业技术,便能够终身受用,长期无需再做何种太大的转变。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这一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单单具备文化科学知识及被动知识获取能力显然是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的,而应当在具有科学合理结构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对科学知识主动学习、积极追求的信念,强化对科学知识独特的认识,拥有结合科学知识有效消除问题的能力[2]。即便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同样一定要权衡社会发展对学前儿童所提的要求。
1.2学科特征理念
对农村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教育,有着自身的学科特征:(1)学前儿童学习科学以好奇心为重要来源;(2)学前儿童在探索中学习科学;(3)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有着拟人化的特征。早期科学经验,指的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凭借自我感觉器官与周围环境进行直接接触所得到的感性经验。此类经验有助于儿童对自身、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认识理解,进一步适应周围环境,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通常应当凸显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科技发展时代特征;凸显科学性、启蒙性;凸显代表性、多元性;凸显区域性、季节性等。
2.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构建模型与实施方略
2012-2013年黔东农村地区对800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这800名学前教育工作者中大部分参加培训人员为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参加培训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文化层次比较高,大专以上占84%,教学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然而,他们的教育方式普遍比较落后,缺乏幼儿心理学知识,保育意识比较差,缺乏与幼儿沟通的技巧等。针对这些情况,黔东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构建模型与实施方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模型
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划分准则,将黔东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别至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动作技能等3个范畴提出,对过去不够多元的课程目标进行补足[3]。同时,开展科学教育,黔东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对科学教育内容结构建立的关注度,科学教育内容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等。此外,还应当密切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基于此以构建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型。
2.2建立系统的师资团队
将师资团队进行系统、有层次的划分,高校专家和各地教研员为第一层次,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展开政策解读与专业知识引领;一线幼儿园园长与老师为第二层次,把专业理念与本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始终贯穿于培训之中。高校专家、各地教研员与幼儿园园长、老师组成双导师团队,合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
2.3构建具备农村特色的科学课程体系
黔东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对农村各项课程资源进行全面引入,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予以丰富,就好比农村幼儿园周边遍布的农作物、草地、树木等均可作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对象,转化成对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教育的好素材。就好比引导学前儿童对花鸟鱼虫、家畜家禽等进行观察,组织学前儿童挖野菜、采摘水果等。
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其的科学利用可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主观能动性。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凭借自身的智慧经验,将农村特色资源引入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中,构建具备农村特色的科学课程体系,有效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眼界[4]。
结语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多元化的活动。在黔东农村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间,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学课堂与社会有机融合,科学知识教授与科学方法、态度、精神培养有机融合,教育工作者适当指导与学前儿童主动学习有机融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当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并服务于学前儿童的现实生活,唯有如此,方可积极促进学前儿童成长、发展。
作者:骆海江 牟兰娟 李绍兵 刘爱平 李正华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5422.html上一篇: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孩子受欺负了!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