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发展这种心理因素,对幼儿开阔眼界、开掘智力潜能大有好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对新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经验的一种原始内在冲动,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求知欲和稳定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幼儿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方面。“拔豆苗事件”的案例中老师由于没有了解幼儿,安安的好奇表现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淡然了。如果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地发现幼儿的这种“好动”行为,并有意识地加以关注,有可能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变为一种积极探索的动力。
二、正确引导幼儿好奇的表现
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其实小远已经发现肥皂是不能洗干净油画棒的,但是什么东西能把油画棒洗干净,又是他十分想了解的,如果老师重视幼儿的好奇,引导幼儿去想想“为什么肥皂不能把油画棒洗干净?有什么样的洗涤剂能把油画棒洗洗干净?”然后动手去试试,幼儿会从实践中了解洗涤剂的不同功用,还会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和乐趣。因此,老师应及时地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并引发幼儿去思考,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出答案,促使幼儿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好奇心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把它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成为兴趣的先导,成为不断进取、不断探究的动力因素。幼儿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于他们仍然是新奇的、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
四、学会支持幼儿好奇的“发现”
大家都看过“我想生个蛋”的故事。其中主人翁越越,想法奇特,如果教师无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而是认为这样的想法怪怪的,也不会支持幼儿去讨论。平时,我们往往总是习惯于为了完成预设的目标,根据自己意愿去设计设计教学活动,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幼儿的好奇、探究的天性就会受到扼杀。案例“我想生个蛋”中的教师能及时给予支持了好奇的越越,并由此,和幼儿一起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活动,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自然界中会有卵生和胎生动物,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人类为什么不会生蛋?孪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谁更高级?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给幼儿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热情。既点拨了幼儿的思维又将幼儿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幼儿的想法有了老师的支持后,小朋友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支持幼儿讨论,起到适时的点拨,穿针引线的作用,进一步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5]高晓惠.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和发展[M].幼儿教育,1991(12).
上一篇:谈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策略
下一篇: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