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儿童教育的启蒙教师是家长。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与土壤。儿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是最有权力、最有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有人曾说过:“推动摇篮的手能推动世界。”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家和在校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的要求不能达成一致。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幼儿教师若能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只有家园沟通流畅,才能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二,与家长沟通时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家长既然把孩子交给了教师,那教师就是家长最信任的人。家长若想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切情况,只有与教师进行沟通。当家长问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时,教师一定要以诚相待,不厌其烦。我班有一名叫佳倚的女孩,开学时因为上特长班的事,她奶奶反反复复找了我许多次,一会儿上,一会儿不上,始终拿不定主意。看到这种情况,我利用一次放学后的时间,与孩子的奶奶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孩子的奶奶不但怕对孩子照顾不好受儿子儿媳妇埋怨,又不想多花钱。听完了孩子奶奶的诉说,我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姨,你放心,我理解你,你的儿子儿媳妇也会理解你。孩子究竟上什么特长班,就由孩子自己先决定一下,好不好?”于是,我把孩子拉到了跟前,征求孩子的意见:“佳倚,告诉老师和奶奶,你喜欢干什么?”孩子说:“我喜欢跳舞。”于是,我对孩子的奶奶说:“阿姨,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孩子平时在班内就喜欢跳舞,你要选孩子感兴趣的让她学,好吗?也请你今晚给她爸爸妈妈打电话,再商量一下,我们明天再决定,行吗?”第二天早上,佳倚和奶奶早早就来到了班级,她奶奶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老师,就让佳倚上舞蹈班吧,她爸妈也同意了。”接着,她就给孩子交了费用。临离开时,孩子的奶奶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了,又给你找麻烦了。”从此以后,老太太见了我,远远的就打招呼,并让孩子把在家里发生的事也讲给我听,她们完全把老师当成了一个知己,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第四,充分关注孩子,了解孩子生活中的细节,与家长谈及孩子的缺点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与家长谈话的核心都是孩子,作为老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与家长沟通时就会是比较具体的,不笼统、模糊和泛泛而谈,没把握和不准确的不说,让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教师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
第五,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时间。首先要注意交谈的时间不宜太长。尤其是早上家长送孩子的时间,家长往往是送完了孩子要忙着上班或做生意,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间,面对想交流的家长,教师要抓住问题的核心,简明扼要。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大说特说,让家长欲走不能,从而引起家长的反感,使家长以后不敢与教师沟通。二是放学时对接孩子的大多数家长,要控制好与每位沟通的时间,切记不要只与少数几个家长沟通,而冷落了大部分家长。
在沟通时,要多交流家长关心的问题,尽量达到家长满意为至。
1、盛气凌人、好为人师。作为教师,面对家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味指责、抱怨、教训,就会使家长产生“低人一等”的屈辱感,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影响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3、过分依赖家长,把教育的任务推向家长。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各有各的难处。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后,在心里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时才能与家长共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不可凡事都要家长参与,从而让家长感觉教师的偷懒和不负责任。要以心换心,尊重家长,体谅家长。
幼儿教师要想把工作做得让家长满意,让家长放心,只要老师把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并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就能为我们的工作做一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