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三种基础能力之一。语言是否发达直接显示了一个孩子的智力开发水平。如何让孩子在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实,孩子说话的早晚,是与父母的教育,关注程度分不开的。所以要在关键期内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使孩子有话“想说”、“能说”、“会说”。
首先,营造平和的语言氛围。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当他听到身边有人说话时,也会发出声音,这是一种模仿的原始尝试,这时家长每天可以让孩子进行4~5次的语音模仿练习,练习时家长可以教他“吧-吧-吧”的音,然后休息一会,使孩子有独立练习这些发音的机会,每次模仿一个音,第二次模仿的音区别要大一些如“突-突-突”,使孩子容易分辨。一岁左右的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不高,要让孩子开口说话,家长要主动调动气氛,创造说话的动机,如孩子伸手要东西或要你抱时,家长要让孩子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目的。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才能产生积极愉快的语言交往态度,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耐心等待,不要强行纠正。2~3岁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健全,表达过程中常要停下来想一想或是不断地重复,有时还需要用手势、表情等辅助手段加以协助,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并适当予以帮助。如当孩子想要桌上的玩具时,你可以假装不明白他要你拿什么,这时孩子为了拿到玩具就会试着说出玩具名称。如果孩子不知道玩具的名称,你可以给一些暗示或让孩子在你给出的答案里做出选择“告诉我你是要娃娃还是要橡皮泥?”在提示下,孩子能说出玩具的名称,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家长可趁此机会继续帮助孩子把话说完整,并要使用精确、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千万不要对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结结巴巴过分敏感,经常打断或者纠正、阻止孩子说话,这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说话时的错误因为急于改变变得焦躁不安,反而会强化这种不良习惯。
一是要创设观察情境,提供说话源泉。孩子获得语言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大自然,离开周围社会,家长必须把孩子带到大千世界,引向生活的源头。例如,经常带孩子参观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等,这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可以在经过xx地方时向孩子提出问题。如“这里是哪里啊?”“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了啊?”“它长的什么样?”“学学它的叫声,看看它会不会回答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具体形象地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对象,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三是增加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家长也应多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共享玩具、食品、图书等。使孩子间产生语言交往的要求。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不得不应用语言,也就学会了与人交往的策略,另外还可让孩子接触除家庭成员之外更多的成人。孩子在交往中不但会得到鼓励还可以学习语句,文明的语言习惯,获得更多的语言交往机会。
其一,提高修养,树立语言学习的好榜样。模仿和强化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孩子可以学得相当多的词语、习惯语和用于表达的语句。模仿和强化可以加重孩子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所以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所用的语句,尽量避免不规范语言的运用。例如“儿语”(“车车”“饭饭”等),有的家长爱用方言和口头语,甚至有的还夹杂一些脏话,这些都有不利于孩子语言学习。因此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的机会,可以多读一些有文学品味的杂志和文章,与孩子一起分享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自身修养,为孩
子树立一个好的语言学习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说话艺术。
其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孩子极富想象力,家长应利用其特点,优美音乐对幼儿编故事或自制图片、粘贴剪报鼓励孩子创编故事来不断挖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家还可以成立“病句专科”。谁帮助别人纠正病语,谁就当一回“医生”,在这种监督机制之下,家长说话也会小心,孩子语言的规范化也明显提高了,善于辨别语病,主动使用规范语言,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说话技巧。
上一篇:教玩具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