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系到幼儿个性品质发展,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促进其他良好行为习惯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使其受益终生。
1.幼儿自身发展局限性
第二,幼儿的认知水平。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如教幼儿如何正确洗脸时,老师只讲解洗脸的步骤,而没有实际操作,那么幼儿就不会了解如何正确地洗脸。而且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洗到一半,会被周围其他的事物吸引,这对幼儿学习一些较刻板的卫生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2.周围环境存在的不利影响
3.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影响
二 培养小班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每个幼儿都有着好玩的天性,要通过平时的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和做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小班幼儿吃饭时容易掉饭粒,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可以通过表演游戏《漏嘴巴的大公鸡》,让幼儿在看、听、表演中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表扬而感到喜悦,会使好的行为习惯保持,这是一种好的反复强化的过程。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鼓励、表扬是达到教育目的有效的方法。如幼儿在玩玩具时,常会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这时老师巧妙地鼓励他们:看看谁最能干,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拾回框内,然后表扬速度快的小朋友,这时其他小朋友也会急忙拾起玩具,从而获得老师的表扬。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所以,可将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卫生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使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让班里表现好的幼儿当值日生,检查幼儿的卫生情况,并进行奖励,共同促进幼儿卫生能力的提高。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责任。”作为父母要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不溺爱孩子,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要求一致,相互支持。因为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需要不断提醒和督促,这样才能使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得到强化,逐渐形成自觉行动。因此,幼儿园应经常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情况,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提出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1]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1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9
)选自《学园》2014年第9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