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第一次明确而具体的地把“心理卫生保健”与心理卫生保健相提并论。其目的在于提醒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因为这方面的工作常常是大家容易忽视的。据笔者了解,我国绝大多数幼教工作者对“心理卫生“这个术语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这个提法还比较生疏。
那么,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又名 “精神卫生”或“精神保健”,是研究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与预防心理失常和疾病的科学;具体地说,是教人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生活,把心理锻炼得更加坚强,能承受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精神刺激的科学。
幼儿园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一、帮助新入园的孩子适应新的生活
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心爱的玩具、喜欢的活动、亲近的伙伴。
2、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归属感。
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
三、把游戏活动融入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中
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重点核心,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游戏的活动中。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卫生保健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如:我在组织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卫生保健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卫生保健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四、教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抖擞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
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心情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尽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环境
幼儿园应办成幼儿真正的乐园。积极情感的培养,是心理卫生的中心课题,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歌声、琴声和幼儿园人们的欢声笑语,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幼教工作者并不是在蜜饯中生活的,他们有欢乐。也有苦恼,但必须有修养,不迁怒,在孩子面前总是喜笑颜开的。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社会。
在人际关系上,成人之间,孩子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充满同情、友爱、互助、合作……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
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在每一步都能领会,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再激发其进行新的学习,这样,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幼儿园做好心理保健工作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巧设幼儿园天气预报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