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形式各有不同,但据笔者调查,大多数教师对园本教研都是抱着被动参与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园本教研形式呆板,没有吸引力,缺乏趣味性。近年来,我们尝试开展“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受到了教师的欢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是指截取幼儿生活、游戏、学习中的片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教师体验,从中了解或体会幼儿的感受,悟出一定的教育之道,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兴趣,最终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园本教研形式。
一、“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开展的宗旨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目标、宗旨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它们既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落脚点。
(一)来自幼儿,通过教师,为了幼儿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游戏灵感和内容来自于幼儿,通过研讨,教师策略和经验的提高又有助于活动的组织,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1.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言行得以自然流露,如果在游戏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更能捕捉到幼儿真实的信息。例如,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中,教师发现了组织该游戏时一些值得挖掘的教育契机,如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评价问题、教育等待问题。教师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积累了很多组织该游戏的经验。因此,幼儿游戏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灵感和内容的主要来源。
2.从幼儿的学习中来。学习活动(也就是通常说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何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是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例如,在组织幼儿操作弹簧和铅丝的过程中,教师感觉到:在玩铅丝的时候,铅丝会很听话地随着手的着力点随意弯曲,想把铅丝怎么样,铅丝基本上也会怎么样。同样一根铅丝,被做成了弹簧后,它就不会那么听话了,会对我们的作用力形成反作用力。这给了教师很多启发:教育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让幼儿被动接受。学习活动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就优化了我们的教学。
3.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幼儿的活动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在餐点、盥洗、午睡等生活环节组织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在这些生活环节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消极等待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开展“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灵感的主要来源。
(二)来自教研,通过游戏,优化教研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导入,最终是为了优化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使之更能被教师接受。
1.基于以往园本教研中教师被动参与的状况,寻求改变。在以往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一般比较被动,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教研是领导要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怕自己讲不好,受到不良评价。怎样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了“游戏悟道”这一园本教研形式,以游戏的趣味性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基于以往园本教研组织形式乏味,寻求改变。以往园本教研的活动形式比较单调,大多以主讲者为主,以分管领导为主,多数教师认为这样的园本教研比较乏味,也就不主动参与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游戏式的园本教研应运而生。“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追求游戏的趣味性、操作性、合作性,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如今,在开展“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时候,教师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
(三)来自实践,提升理念,回归实践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实践,通过集体研讨后,教师的理念得到提升,最终又回归教师的实践。“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致力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改进。
1.从一线的教师中来。“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主要来自教学实践,因为一线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有很多教学的疑惑和灵感,因此“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主要组织者就是一线教师。园本教研组织权的下放,不仅让教师学会了思考,更让实践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最终更好地为一线教师服务。
2.从日常的活动中来。“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不必通过教师冥思苦想,只要善于观察日常教学活动,总能找出一些问题来。正因为这些问题是日常的,因此也是普遍的、真实的,这就能改变园本教研“无病呻吟”的现象,体现了园本教研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来自问题,通过研讨,解决问题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后,最终解决问题,为教师组织活动带来经验的支持。
1.从普遍的问题中来。在一日活动组织中,有很多共性的、普遍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例如,在组织“撕纸”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幼儿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于是我们围绕“撕纸”开展了园本教研,让教师闭上眼睛根据指令折纸、撕纸,如“请将纸上下对折,并在纸的右边撕掉一个半圆形”“请再将纸对角折,并撕掉左下角”……结果发现,虽然要求是统一的,但是打开每张纸却是各不相同的。通过研讨,教师们认识到:幼儿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幼儿的创造性应体现在每个活动中。
2.从忽视的问题中来。在一日活动组织中,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师经常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那我们为什么不围绕“请你不和我这样做”来开展呢?我们的教育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也引起了教师的热烈研讨和深刻反思。
二、“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开展的流程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既有一般的模式,也有活动的变式,但其流程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就便于主持教
师设计活动,其他教师也知道自己该在活动中做些什么,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一)观察幼儿,形成方案
观察幼儿、制订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前提。观察能带来灵感、找到内容、形成方案,为活动的组织做好准备,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1.用眼观察幼儿。俗话说“孩子是教师的影子”,这一点在幼儿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观察幼儿有助于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用眼睛来看,看什么呢?看孩子的行动、表情等。
2.用耳倾听幼儿。幼儿的“言”也是观察的重要方面,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幼儿的话语一般都比较真实。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能抓住很多教育和反思的契机。
3.用笔记录幼儿。有些内容稍纵即逝,看过容易忘记,而记录下来过后可以帮助回忆,实现情景再现。我们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一本观察记录本,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日常所见,为积累案例、分析幼儿作好铺垫。
4.用摄像机捕捉幼儿。条件好的幼儿园可用摄像机拍摄孩子的一些精彩活动,特别是针对个别幼儿的拍摄,更有助于找出教育的问题。摄像机特有的回放功能能帮助教师清晰地观察、分析幼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信息。
(二)体验游戏,感悟幼儿
游戏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幼儿游戏,二是教师体验游戏。
1.组织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感受。在确定了“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后,我们一般要提前公布,让教师在班上组织幼儿玩这个游戏,并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从而反思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教育问题。例如,在组织“抢椅子”悟道式教研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玩了这个游戏,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等待、获胜、被淘汰的种种心理,为教研活动中的深入探讨作好了经验铺垫。
2.教师体验游戏,体会幼儿的感受。组织幼儿玩过游戏后,我们会在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的首要环节让教师来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样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教师就更有经验、更有表达的欲望了。
(三)反思教育,形成问题
组织幼儿游戏和自己感受游戏后,教师们结合自身的实践集思广益,罗列出许多问题,并通过表决形成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1.记录所有问题。首先,教师们畅所欲言,由一名教师在大白板上记录下教师所有的疑问。让教师说出自己的疑问调动了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当疑问成为有效问题或焦点问题时,对于该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体验。
2.筛选有效问题。在这些疑问中,有些能成为有效问题,有些则没有研讨的价值,因此,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筛选。一是选普遍问题,即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二是选难点问题,即教师认为比较难解决的或有争议的问题。
3.形成焦点问题。筛选出来的问题如果比较多的话,则通过民主投票的办法,选择其中的1个~3个形成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就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一般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在讨论的时候得到深入的剖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策略性的支持。
(四)围绕问题,探讨策略
在围绕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一般采用多种方式,这样不至于使教师产生疲倦心理。同时,我们针对教师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进行分组,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1.多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按年级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人数均等,能力搭配合理;二是按年龄(老、中、青)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凸显不同年龄教师思维的特点,使讨论的效果更好;三是按兴趣分组,教师当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能从兴趣入手,提高讨论的效果。
2.汇总观点,代表发言。分组讨论时,一名教师做记录员,将教师们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发言,其他教师补充。这样基本能将教师们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3.围绕争议,展开辩论。代表发言后,其他教师可围绕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意见不一,出现了争议,我们就组织教师展开辩论。例如,在“抢椅子”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最后针对其中的评价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只是少数幼儿受到表扬,但是对于淘汰的幼儿也是种挫折教育。我们让教师展开辩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不论持哪种观点,都是为了幼儿更好、更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但在选择教育策略时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辩论使教师形成了乐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4.总结观点,提出倡议。在活动最后,设计本次园本教研的主持人总结游戏中教师提出的观点,并提出一些教育倡议,如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教师带着理念、带着方法回去,这样就能使教师真正学有所获。
(五)更新理念,落实行为
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带着理念和方法回到了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好下面三种落实。
1.矫正性落实。如果自己班级在游戏组织中也存在教研中讨论到的不足,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矫正自己的言行。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娱乐游戏时,可以换个角度,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
2.优化性落实。对于讨论到的不足,教师可以优化组织。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不仅可以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更可以组织“请你和我相反做”等游戏,使一个游戏演变出更多的形式和功能,让幼儿百玩不厌。
3.迁移性落实。教师可以将在教研中获得的经验拓展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旋转的世界”中,当教师提供了各种风车、玩具等,引导幼儿围绕“风车为什么会转动”来操作讨论时,许多幼儿答非所问,有的说:“我跑得快风车也转得快。”有的说:“风车转得很快,它上面贴的小动物看不见了。”此时,教师硬要把幼儿的兴趣点拉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上显得非常不适宜,于是教师灵活应对,将在教研
活动“请你不和我这样做”中获得的“不能只根据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活动,而应跟随幼儿的经验来灵活调整活动程序”的经验迁移到活动的组织中,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几个兴趣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再次进行操作探索,提高了活动的实效。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通过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经验共享,使教师的策划、沟通、合作、即兴发言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教研活动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有效解决了教育实际中的问题,体现了“来自孩子、为了孩子”的活动宗旨。
【参考文献】
张声雄. 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未来与发展, 1999, (5).
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2-114.
张婕,朱家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是园本教研的关键.幼儿教育,2005,(9).
沈心燕.教研支持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