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同伴间的游戏、社区环境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的社会学习源。因此,要让社会活动更出彩,选取优质题材进行教学最为关键。幼儿社会活动中,优质选材是保证教学活动效果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适合幼儿的材料,引导幼儿更加积极、快乐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教师应勤于捕捉,按需取材;善于挖掘,合理取材,这样幼儿才能更喜爱、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
幼儿;社会活动;优质选材
一、勤于捕捉,按需取材
1.捕捉正能量。在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正能量,并将它发扬光大,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接纳、尊重与自己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比如:一次自由活动中,笔者看到班里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学习一些简单的 “手语”,边做边说出它们的含义。发现了这一现象,笔者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课《爱心手语》,活动中除了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手语,还通过ppt让幼儿观看“千手观音”中邰丽华的不幸及通过坚强的努力获得今天成就的故事,这不仅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了解残疾人,体会残疾人不容易,学会了尊重残疾人和如何对待残疾人等社会行为。
2.捕捉问题。捕捉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现象,让幼儿在体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幼儿上下楼梯时,笔者发现孩子们有的走左边,有的走右边,楼梯上一片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看到此情景,笔者决定设计中班社会活动课《我会排队》。课伊始,笔者出示一个“球箱”,要求幼儿用最快的速度拿球玩,孩子们蜂拥而至,笔者赶紧利用照相机拍摄下孩子们抢球的视频。笔者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要想很快抢到球玩有点难。此时,笔者将拍摄的视频传到电子白板上,让幼儿观看自己的行为,讨论刚才为什么觉得拿球很难。孩子们很快意识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理解了规则的必要性,于是在启发下幼儿自己商议制定了规则并自觉遵守。笔者让幼儿再次试着拿球,孩子们通过讲秩序排队的方法,很快大家都拿到了球。幼儿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实际生活积累相关经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捕捉情感。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关爱、温暖、尊重、信任中获得安全感,体验被关爱、被尊重。特别是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离开父母,接触到的都是陌生的老师,孩子的情感会低落下来,有时还会产生恐惧感。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小班社会活动课《抱抱》。收集视频如:平时好朋友之间开心地抱抱,老师安慰哭的小朋友抱抱他等视频制成ppt,让幼儿通过抱抱自己的好朋友、抱抱教师,感受同伴之间抱抱的快乐,体会教师的爱,最后用《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让幼儿集体感知抱抱带来的快乐,从而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4.捕捉合作机会。《指南》要求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如:在学习音乐《蚂蚁搬豆》后,设计了社会活动《我会合作》,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看视频交流、合作玩铺路游戏等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平时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做适当的指导,让幼儿真正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善于挖掘,合理取材
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选出适合幼儿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1.品味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文化也是孩子社会活动的资源。比如:笔者所处地方是长寿之乡,为了让幼儿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可从家乡的特殊建筑及闻名之地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融合其他领域。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真正了解社会领域的目标和学习发展特点,就可以将社会领域的目标自然地渗透、融入到生活、游戏和各个领域中。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柳树,他们一边观察,一边画着。生1画好后得意地向生2炫耀。于是笔者把生2的画给大家评,有的说不太漂亮,有的说这是柳树姑娘在玩游戏,很漂亮;有的说颜色再图好点就像是柳树在跳舞了……
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发生着社会领域的学习:他们切实感受到人与人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道理,要理解、尊重别人,接纳、欣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