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两者若能有效配合、资源共享,形成保教合力,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开展优质高效的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
家园沟通与共育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宣传栏、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开展家园沟通的精力不足;家长接送幼儿时较匆忙,与教师直接沟通的机会少、时间短;家园沟通与共育中双方地位不平等,家长通常会敬畏教师的权威,而教师很多时候也可能会无原则地迁就家长的意见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家园之间很多时候难以有效沟通,进而导致双方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难以统一协调。
近年来,除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外,幼儿园网站、家园通、班级博客、QQ群、飞信群、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中。以微信为例,这个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支持多人在线交流的技术,成为当前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沟通平台。那么,微博、微信之类的信息技术能否担负起家园沟通与共育的重任,成为提升家园沟通质量,促进家园互动的新模式和新平台呢?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类信息技术运用于家园沟通与共育中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提供新的启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微博、微信在当前家园沟通与共育中的使用现状,本研究就微博、微信在家园沟通与共育中的使用频率、用途及家园双方的态度等问题,对上海市13所幼儿园的96位教师和5所幼儿园的117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之以访谈法。
二、微博、微信在当前家园沟通与共育中的使用现状
1.相较其他家园沟通方式,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和受欢迎程度较高
在接受调查的96位教师和117位家长中,89位教师(占总数的92.7%)和111位家长(占总数的94.9%)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博、微信,因此,在家园沟通与共育过程中,微博、微信亦成了双方常用的沟通方式。如图1所示,除来园、离园时双方见面沟通的传统方式外,教师选用最多的沟通方式虽为“电话、短信”,但“微信、微博”已居第二,而“家长会、家访”最少。图2显示,家长喜爱且常用的沟通方式,虽“见面沟通”仍最受欢迎,“电话、短信”位居第二,但“微博、微信”已紧随其后,“家园通、班级博客”则位列最末。
2.微博、微信主要用以发送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相关情况以及幼儿园通知等
如图3所示,微博、微信主要被教师用于发送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相关情况以及幼儿园通知等,也有少数教师会利用微博、微信与家长讨论幼儿的行为问题或当天的教学内容。家长的选择与教师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约三成的家长(占总数的35%)还利用微博、微信为幼儿向幼儿园请假。
3.家长对使用微博、微信进行家园沟通与共育更为积极,教师则心存一定的疑虑
运用微博、微信作为家园沟通共育的平台,前提是家园双方在微博、微信上互加好友。那么,家园双方对在微博、微信中互加好友的态度是否一致呢?如图4所示,93.7%的家长对在微博、微信上加教师为好友都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没有家长对此表示反感或很反感。教师的态度则耐人寻味,尽管微博、微信已是教师较为常用的家园沟通方式,但教师对此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的只占35.9%,近半数教师对此“无所谓”,也有超过一成(14.6%)的教师表示了“反感”或“很反感”。
进一步的访谈表明,态度积极的教师认为与家长互加好友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并能“及时沟通幼儿的在园情况”;态度消极的教师则大多表示“不希望家长过多了解自己的个人生活”,个别教师甚至担心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或“可能涉及幼儿隐私”。不难看出,在互加好友方面,家长的态度比教师的更为积极,而对个人生活及幼儿隐私方面的担忧则是导致教师态度消极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微博、微信已被广泛使用于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中;家长喜欢并常用微博、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将微博、微信作为家园沟通与共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可见,微博、微信已悄然成为当下家园沟通与共育的新平台。
三、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的优势
微博、微信相较于其他沟通方式更能够满足家园双方对信息传递方便、即时、直观及参与性强等的多种需求。微博、微信所具有的综合优势是其被广泛用于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的重要原因。
1.方便
微博、微信较之家园通、班级博客等网络平台,在便利性上更胜一筹。首先,家园通需购买相应软件并安装在电脑上,微博、微信则是免费注册并安装在智能手机上,操作更为便捷。其次,家园通往往会设置全方位的信息板块,如园所动态、教学内容、班级活动、在线互动、幼儿成长档案等,内容正式,不能草率对待,教师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理。微博、微信则可由教师或家长随时随意发起,无须面面俱到,沟通的自由度更大。最后,班级博客需要教师撰写选题新颖、内容精彩、篇幅较长的博客文,这对于多数老师来说是有较大压力的。微博、微信则胜在“微”,篇幅小、字数少,教师不用顾虑太多,家长也不会有太多挑剔。
2.即时
家长会、家访等传统家园沟通方式在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通常一个学期内,幼儿园举办家长会或教师安排的家访次数都十分有限,单靠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显然已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微博、微信所具有的实时、快捷、即发即收特点,以及能便捷地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交流模式,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因此,家园双方互加好友后,其发布的记录幼儿成长的信息可供双方即时浏览,有助于双方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双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3.直观
以往常用的电话、短信、飞信等沟通方式主要以语言文字为沟通媒介,形象性方面相对欠缺,而微博、微信
对图片和视频的传送则非常方便。调查结果显示,家园双方在运用微博、微信进行沟通时都会发布有关幼儿的照片或相关情况。例如,当幼儿在园出现生病或意外受伤情况时,教师会用照片记录幼儿的症状以及自己的处理办法,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告知家长,这种及时让家长了解情况的沟通方式,可有效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4.参与性强
微博、微信不但方便快捷、形象直观,而且参与性强。访谈中许多教师反映,运用微博、微信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提供资源等行为明显增多。不仅如此,微信的语音功能还为幼儿参与交流提供了可能。以往的短信、飞信、家园通等平台主要以文字为媒介,幼儿难有参与的可能,往往是被讨论、评价和教育的对象。如今,通过微信语音功能,幼儿有了在家园沟通与共育过程中“发声”的可能,从而有效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需求的了解。
四、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具有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信息量大、甄别困难,内容随机、机会不等,平台公开、隐私易泄等问题,因此,使用过程中仍须谨慎。
1.信息量大、甄别困难,提升鉴别能力是关键
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其本身还存在诸多欠缺。有学者指出,新媒体大多尚不具备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新闻采访权,因此其传播活动大多停留在朋友圈转发阶段,其权威性、专业性、正确性、科学性等都不足以与传统媒体相抗衡。同时,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微博、微信上会出现一些虚假、不良信息。〔1〕将微博、微信运用于家园沟通与共育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2.1%的家长关注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微信公众帐号,乐意将微博、微信作为育儿知识的学习平台,不少热心家长看过此类信息后还会分享到朋友圈。但也有家长表示,由于网络信息海量、庞杂,可靠可信度很难鉴别,希望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能在微博、微信上多发布或分享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家长的诉求既表明将微博、微信打造成家园共育平台的潜力所在,同时也将信息质量提升的希望寄托在了教师身上。事实上,在访谈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坦言,如何筛选和鉴别海量的网络信息也确是其自身面临的重大挑战。
不难看出,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与家长对科学信息的强烈需求,以及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与教师自身面临的挑战,形成了将微博、微信运用于家园沟通和共育工作中的两对矛盾。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对网络信息的甄别意识与能力是科学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作为教师,在没有确定相关信息的科学性时,切忌随意转发、分享给家长。同时,在组织家长参与问题讨论时,宜多做引导者,不要轻易下结论、作评判。与此同时,家长在阅读新媒体发布的育儿知识时,也应持审慎态度,多思多想,不跟风、不盲从,因为任何教育方法的运用都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有家园双方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将微博、微信打造成有利于家园共育的纯净平台。
2.内容随机、机会不等,均衡幼儿的受关注率是根本
教师对幼儿的关注是否均衡关系着家园沟通的满意度。调查发现,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交流内容以幼儿的在园表现为主。由于这些内容的产生相对随机,缺乏计划性,因此可能潜藏着沟通机会不均衡的问题,如有的幼儿活泼外向,成为微博、微信话题的机会可能多一些,而有的幼儿文静内向,“上镜率”可能就不那么高了。尽管不能简单地把孩子的“出镜率”等同于教师的关注度,但从沟通的效果来看,家长和幼儿都需要关注机会的平等。要均衡每位幼儿的受关注率,需要教师有心加用心,例如,放在微博、微信上的照片和趣事尽可能多涉及一些幼儿,尽可能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微博、微信上有所展现。
3.平台公开、隐私易泄,提高防范意识有必要
微博、微信既可支持一对一的私密交流,也可支持群体内的公开交流。家园双方在使用微博、微信交流时,应根据交流的内容选择适宜的交流模式。若选择不宜,有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导致家园矛盾的产生。例如,有关幼儿的发展评价、体检报告、行为问题等都不适宜在微博、微信上群发或共享,而宜选择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为保护教师个人隐私,教师可注册专门的微博、微信账号用于家园沟通。
五、结语
微博、微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中,它既具有传统沟通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倡导多渠道、立体化开展家园沟通与共育工作的今天,微博、微信可以成为传统沟通方式的有益补充。用好这一平台不仅可促使家园沟通与共育模式的与时俱进,更可为提升家园沟通与共育质量提供支持。
上一篇:创新思维,儿童美术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