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
1.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相比,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有更大的灵活性,幼儿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和创作。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可以与教师一起确定活动主题,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美术材料,根据已有经验选择美术创作形式,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空间。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未完成的作品,幼儿可以在下一次活动或其他自由活动时间继续创作。
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活动时间安排方面给幼儿,尤其是低龄幼儿以帮助和适当的建议,以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对时间、空间、材料的计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多种创作形式和技法并用
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同幼儿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创作形式。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幼儿可以逐一尝试不同的创作形式,或综合运用多种创作形式。如,在“下雨啦”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用手指点画的形式画雨滴,用剪贴画的形式表现雨伞,用棉签画的形式表现钻出地面的小草。这些创作形式和技法可以并用,也可以在每次活动中分别加以使用,如,在第一次活动中用手指点画的形式表现雨伞、雨滴、小草等,在第二次活动中再用剪贴画或棉签画的形式来表现。
3.多种互动形式并存
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且这种互动是相对更自由、轻松和自然的。
在轻松的美术区域活动氛围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为幼儿提供的适时适度的指导,渗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进程,及时了解幼儿所需,对幼儿的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幼儿的创作结果给予中肯的评价。在区域活动时,每个活动区的幼儿人数相对较少,加上幼儿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较容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及时地了解幼儿的活动需要,并基于此对幼儿进行指导。
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幼幼互动包括两种:一种是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幼儿间的互动,一种是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幼儿与参与其他区域活动的幼儿间的互动。前一种互动发生较多,如,一起用手掌印画大树的幼儿就画面空间布局进行商讨和调整。后一种互动也比较常见,幼儿把美术区域活动中创作的作品送到其他区域,如,把制作好的蛋糕模型送到“蛋糕房”,把做好的立体花朵送到“花店”。
二、设计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集体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幼儿发挥主动性的空间较小。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集体美术教学活动的不足,因为它可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活动机会。〔1〕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要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多观察、了解幼儿,通过材料投放或环境创设引导幼儿,必要时,尽量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在活动的设计、活动氛围的营造、活动材料和空间的准备上,都应首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的问题,要保证幼儿在实际操作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和尝试。
2.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相对于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个别幼儿或者小组幼儿的活动。在这个区域里,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取材料,自主完成操作,与环境、同伴以及教师进行较为自由的互动。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创作的作品更能反映其个性特点。
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及其作品来了解其个性特点,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例如,低年龄幼儿尚处于直观思维水平阶段,在创造性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宜鼓励其多联想、多尝试表达。如,引导幼儿对已有的图形造型进行添画。通过现场直接点拨,既肯定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又给予幼儿发散想象、表达个性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激发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多样的材料有助于引发幼儿主动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主动与材料及环境互动。考虑到幼儿对材料的喜好及运用能力不同,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在“盛开的桃花”绘画活动中,可提供棉签及水粉颜料供喜爱涂色的幼儿使用,提供彩纸和剪刀供喜欢粘贴的幼儿使用;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儿童,可以提供桃花的图片或摘剪的桃枝供其描绘或写生。
在美术活动区域,除了要准备常用的工具材料,如油画棒、水彩笔、画纸、油泥、泥工板、泥工模具、安全剪刀、胶棒等工具材料,及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等,还应根据主题活动需要和幼儿兴趣投放一些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类植物的种子、石块、树叶、树根、树枝、宣纸、彩墨、拓印工具等。教师宜动员幼儿或家长一起搜集,这样幼儿在使用材料时能够迁移和深化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操作起来也更有积极性。
在美术活动区域,材料要方便幼儿取用。教师不宜因过分拘泥于活动室的整洁、清爽而将材料收藏于边边角角的柜子中。如能较自由地接触到各种美术活动材料,幼儿深入探究的机会就会更多,空间就会更大,主动操作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
4.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美术区域活动场所一般应相对固定,教师可根据场地的大小和结构特点等来作出安排。美术活动区域的空间宜富美感和艺术感,相对宽敞、安静、独立。考虑到幼儿美术创作的需要,美术活动区域要方便幼儿取水。区域内一般应设有展示幼儿作品的墙面或空间,便于张贴、悬挂或摆放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宜与班级整体环境创设相呼应,如,同一主题的幼儿作品可以在班级公共活动场所乃至幼儿园的过道加以展示。教师宜引导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如,可以征求幼儿关于活动空间布局的意见,与幼儿一起准备活动材料等。
5.注意各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区域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的,所有区域都是为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服务的。考虑到幼儿发展和经验的整体性,教师在实施和管理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各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一旦投入到活动中,所有区域都是一个整体。他们对于美术材料
的选择、美术创作的过程以及对活动空间的利用不完全受划分标志的限制。美术活动区域的作品可为其他活动区所用,美术创作的过程也可与其他活动区相融合。教师制订规则,目的是让幼儿更愉快、顺利地开展活动,因此不宜过于苛刻地用规则限制幼儿的活动,阻碍幼儿连续、整体性经验的建构。
6.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
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宜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需要,灵活加以指导。如,可以借助个别幼儿的示范作用对部分幼儿进行集体指导,或对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应基于对幼儿表现和需要的观察和判断,一般宜根据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探索和操作程度来定。程度越高,幼儿需要指导的频率越低;反之,教师对幼儿的指导频率以及需要指导的幼儿数量则越多。当幼儿熟练掌握了美术活动材料的运用方式后,教师的指导则应更多体现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上。
参考文献:
〔1〕王惠萍.变革活动方式提高幼儿审美创美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2008,(22)
上一篇:让绘本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
下一篇:把握“三个要点”,教学提问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