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机构救助路径探析

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机构救助路径探析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论文摘要:在我国,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模式已经成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目前,绝大多数救助中心都能够满足流浪儿童基本服务的要求,但对于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救助中心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包括心理辅导、社会适应和成长训练以及义务教育等更广泛的服务。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分析将这一理论视角用于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现实意义,进而探讨机构对儿童进行有效救助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优势视角,流浪儿童,机构救助

  流浪儿童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陈微将流浪儿童定义为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和离开监护人的看护,流落到社会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总数在15万左右,并呈增长态势。随着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从消极的收容管理走向了积极的救助服务。这反映了我国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在取向上越来越重视人的“福利权”。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正式归民政部门管理,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2006年中国共建成了130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的救助保护中心,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当前救助中心在确保满足流浪儿童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联系、护送流浪儿童返家上面。但是,对于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救助中心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包括心理辅导、社会适应和成长训练以及义务教育等更广泛而有效的救助服务。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打破一贯将流浪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的标签论,不是用诊断、缺陷、症状和缺点来对待流浪儿童问题,而是相信每个儿童都有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将他们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进而探讨如何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他们发觉潜能和优势,提高抗逆力,增强能力建设,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进而有效地回归社会。

  一、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本的价值理念,相信每个个人都有优势,都有他们的财富、资源、智慧和知识,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他们去挖掘和发挥存在于自己身上的潜力和优势,找到成就感,转移他们对问题的过度注意力。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1)赋权(empowerment)。西门(BarbaraLevySimon)将赋权的概念建立在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2)成员资格(membership)。优势取向承认我们服务的所有人如同我们自己一样,是一个种类的成员,并享有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成为成员和市民,享有参与权和责任,保证和安全等特征是赋权的第一步。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3)抗逆力(resilience)。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使得人类的这样一个规则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4)对话与合作(dialogueandcooperation)。在对话中,我们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为此,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那些为面包、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抗逆力和具有资源的,即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

  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的机构救助,强调以优势为核心,尽可能地发挥每个流浪儿童的能力和优势,重视对流浪儿童潜能的开发和培养运用,并利用流浪儿童的这些优势来促进他们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打破了一贯将流浪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的标签论,不是用诊断、缺陷、症状和缺点来对待流浪儿童问题,而是相信每个儿童都有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将他们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进而探讨如何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和优势,提高抗逆力,增强能力建设,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进而有效地回归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要充分发挥倡导角色的作用,发现和调动机构内外的资源,并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对儿童开展救助活动。

  二、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路径

  当前,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着力于帮助他们成功返家。但是,返家后仍有部分儿童会重复流浪,这就使得他们在机构中接受救助的有效性受到了考验。儿童在救助中心所接受的救助服务对他们的身心有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他们出机构后能否真正回归社会。优势视角下,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强调机构在整合内外资源、提升救助能力的同时,还要立足于儿童的实际需求,聆听他们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优势和能力,提升应对问题的抗逆力,增强其能力建设。以优势视角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笔者对流浪儿童的机构救助路径有以下思考:

  1、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社会工作机制。救助中心是为救助保护流浪儿童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如何提升其救助能力和促进其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以切实负起救助保护儿童的责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融入主流社会创造条件,这些都是救助机构这个社区应对流浪儿童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机制介入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成为一种必要,社会工作者成为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重要主体。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除了创造条件,帮助案主自立外,更重要的是激发案主的自信心,增强其自助能力。

  2、走进儿童的生活环境,聆听他们的声音,区别救助。救助机构中的儿童有残疾的和非残疾的、有愿意回家的和不愿意回家的、有有家可归和无家可归的等等不同类型的儿童,他们在机构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那么针对不同的儿童,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减少和避免他们重复流浪。在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的过程中,需要对他们赋权,充分重视其内心想法,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那些想回家、又有家可归的儿童,救助中心可以将工作重心放在帮助他们返家上;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想回家或无家可归的儿童,救助中心在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后,要尊重儿童的想法,愿意回家能回家的儿童则帮助他们返家,仍不愿意回家或无家可归的儿童则立足于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自身的能力建设;对于长期滞留在中心内,无法查明家庭情况且身体、智力发育正常的受助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可以根据儿童的自身情况和主观意愿,分别提供基本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3、综合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儿童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其自信心。流浪儿童很多是由于家庭婚变、失教、受虐待等原因导致的,心理上受到很大的伤害,给他们开展些小组游戏活动,尤其是赞美型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之间相互发现别人的优点,增强双方的自信心,还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增进儿童间的感情。与此同时,还可开设兴趣小组,如合唱小组、乒乓球小组、电脑学习小组等等,并且不定期的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还原儿童本来好动活泼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和互助互爱的品德,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这些从优势视角出发的实践活动,淡化了儿童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注重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这样有利于儿童肯定自我。

  4、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在救助流浪儿童的过程中,从外展到教育、再到儿童返家等都需要机构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来开展救助工作。社会工作者在当中也发挥了倡导者、资源协调者、组织者等角色。这些角色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流浪儿童顺利返家,结束流浪的生活。但是,救助中心的性质仅是一个儿童临时庇护场所,随着滞留儿童的增多,基础设施紧张,财政负担沉重,需要考虑如何安置那些不愿意返家或无家可归的儿童。流浪儿童不可能一辈子都生存在机构里面,他们还需要社会化的环境,完成社会化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进一步整合机构内外资源,有效安置不能返家的儿童,是救助机构需要思索的问题。

  另外,针对残疾儿童,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残疾儿童实行特殊护理。救助机构又有别于福利院,这些残疾儿童不可能永久性呆在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力和人手也有限,机构负担明显过重。因此,在救助实践中,社工和救助机构如何与其他部门之间进一步整合资源,解决这部分特殊儿童的问题也是一大难题。那么,我们可否通过与国际、国内的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开展合作,尝试“类家庭”和“大房子”一类的寄养式救助管理模式。在社区设立类似于家庭的居所,让无法回归家庭、但已能独立生活的大龄儿童在社工的指导下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儿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回归社会。这样,也有利于机构为儿童构筑更全面的救助网络。

  四、总结

  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的机构救助有别于问题视角下的救助,它是以提升机构救助能力和增强流浪儿童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救助模式,突破了传统问题视角将流浪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的救助模式,超越了管理主义范式下“工作者为本”的介入模式,倡导通过机构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救助能力和救助的有效性。同时,机构也要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儿童为本”的基本理念,帮助儿童肯定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最终真正回归主流社会。将这一理论视角用于机构救助中,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微:《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4。

  4 何雪松等译,2005,《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 黄晨熹、唐咏译,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6 古学斌,2008,《男/女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Lena Dominelli,consultant editor:Jo Campling, Anti-oppressive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 Published byPalgrave Macmillan.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67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