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英语教育
第1篇:高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根据我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试行》和职高学生职业岗位就业需求,高职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与行业或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界定在行业范围内,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或学有所用的目的。[1]显然,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保障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那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笔者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对陕、甘两省8所高职院校就行业英语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8所院校选自不同的地区,基本能反映当地高职教育的水平。调查形式以问卷为主,辅以面谈。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20个题目,其中14个题目为单选,6个题目为多选,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行业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途径等。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4%。笔者利用VF6.0数据库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各题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比例。
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首先,笔者就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内容包括:所学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龄、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年限、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历或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等项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基本毕业于英语专业(97.0%)。高学历人数比例偏低,硕士学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34%),学历结构不合理。从专业技术职务看,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仅占25%。教龄不长,67%的教师教龄不超过10年,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期,而专业发展的精熟期和创造期人数比例仅为33%。以上数据表明,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在专业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但缺少专业引领者和带头人。在行业英语教师中,约80%的人既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由此可见,行业英语教师明显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行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较好的主要是:超过一半的行业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也有40%多的教师采用基于工作情景的教学,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灵活的;教学后教师们也基本进行了反思,说明教师们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有提高和改进教学效果的意愿并努力实现之。
但是,在问到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在行业知识不熟悉、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学生基础差、教材陈旧四个选项中,有86%的教师选择对行业知识不熟悉,有82%的教师表示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这个现状不容忽视。教师对行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边学边教,根本无系统性和科学性可言。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不能自如展开,课堂上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行业知识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学习兴趣受挫。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半的教师仍用翻译法教学,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和翻译,没有体现高职行业英语的特点,不能真正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情况看,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的科研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只有1人,院级课题的也不到20%,参与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仅占2.3%,这些数据说明了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低下。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以多选题的形式就该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因素依次是专业发展缺乏规划(69.0%),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分别为54.0%),教学条件差(47.1%),教师进修机会少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分别为37.9%),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和教学任务量大(分别为28.7%),同事间缺少合作交流(13.8%)。
如果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则很可能随波逐流,发展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处处被动。行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规划,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有关。面谈发现,在所调查的院校中,行业英语开设比例很低,课时又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及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要求,导致备课量大,费时费力,不如只上基础英语课有成就感。许多行业英语教师还兼有基础英语课程,所以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可能还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行业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创设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环境,在此情景中学习、模仿、应用语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情境无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声称很重视行业英语,也认为行业英语很有必要开设,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基本停留在应应景了事的层次,部分院校声称行业英语开设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但在师资培养方面却很少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教师进修机会很少,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促进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项中,笔者共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是进修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合作教学、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五个选项中,82.8%的教师选择进修培训,57.5%的教师选择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54.0%的教师选择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增加其专业知识,35.6%的教师选择挂职锻炼,33.3%的教师选择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由此可见,参加进修培训是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也是较为快捷的途径。这与行业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希望得到的支持的选项是吻合的(89.7%的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从长远看,全面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从其自身长远发展着眼,尽早行动,积极培养储备各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尽量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这既符合学校的利益,又保障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益。
关于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正确积极导向的评价与奖惩,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以及由教学实践压力转化而来的自我发展动力[2]。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笔者就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课程设置,出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
高职院校要从学院长远发展着眼,高度重视行业英语教学极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就行业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师的选拔与聘任、“双师型”教师的审批与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为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使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操作,限制随意性。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注意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鼓励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让教师的行业英语水平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提高;鼓励行业英语教师获取第二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发展[3];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和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也应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方面让已从事行业英语的教师感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吸引有意愿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学方向转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努力向“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靠拢,从而解决行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需要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4]
行业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再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明确定位,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时的有利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实现目标的实施方案等等,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既定目标努力。
3.立足校本研修,合作学习交流,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很多行业英语教师首选进修培训,但笔者更倾向于立足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行业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如果一部分教师进修培训,势必加重另一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况且,针对性很强的短期培训是很少的,所以,行业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在校内和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自愿结对,合作交流,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提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途径。许多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无疑给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办工厂、联办企业或有联系的实习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行业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了解的情况,可以根据行业英语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可以改变现有教材落后的状况,适应各自院校行业英语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英语的实用性、针对性,也有利于行业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教研一体化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集体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就业。行业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高职院校要重视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真正有效地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作者:惠敏侠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9期。
第2篇: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质量起着关键因素,是学校英语教育教学事业得以延续和增强的希望所在。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南昌市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为对象,对调查反映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
2002年,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中规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工作,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各地各高校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严格培养、严格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青年师资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1]全方面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一、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本研究选取南昌市地区高校为研究范围,以大学青年英语教师样本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使得调研结论具有普适性,本次调研样本选取南昌市各层次共14所高校的35岁以下在岗青年英语教师。调研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共取得初始候选人资料样本273个,最后筛选获得有效研究样本226个,并从教师专业意识、专业知识素养、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能力、教学学术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青年英语教师中,女教师有183名,所占比例达到81%,男教师有43名,所占比例仅19%。男女教师比例大大失调。青年英语教师职称等级整体较低,中级和初级职称高达八成。
从图2可看出非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不低,而非师范类教师求学阶段接触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机会比师范类教师少,因而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认知更为欠缺。
1.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意识情况:(1)从教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态度来看,半数以上的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充满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8.1%;另有39.9%的教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态度是尽力去做;仅有2%的教师表示应付了事。
(2)教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看法情况为11.2%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无需更新;85.7%的教师认为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要更新;3.1%的教师没有考虑过。
(3)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的看法情况:认为非常好,不需要改进的教师为2%;认为存在小缺陷,需要改进的为87.8%;认为不适用,需要新方法的为6.1%;没有考虑过的为4.1%。
2.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情况:(1)学历学位方面。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人数有21人,占9.3%,第一学历是本科的人数有205人,占90.7%。教师现有学位为学士的有13人,占5.8%,现有学位为硕士的有186人,占82.3%,现有学位为博士的有27人,占11.9%。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些教师获得的是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文凭。学位为学士的教师都有要提高学历学位的打算。(2)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的实践,将是盲目且没有主心骨的,是效率低下、目的性不强的实践。[2]在回答“您是否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一问题时,38.6%的教师系统学习过,59.4%的教师学过一些,2%的教师学得很少,没有完全没学过的教师。
3.大学青年英语教师职业道德情况:研究从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对待教师岗位和学生的态度和教师遵守纪律这两方面来调查南昌市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1)南昌市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对学生非常热爱的,占44.9%;比较热爱的,占46.9%;表示有点热爱的,占8.2%;(2)从不迟到早退的教师占75.5%,偶尔迟到早退的占24.5%。
4.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情况:(1)备课能力。经常书写详细规范教案的教师69.5%,有时书写的教师为22.4%,偶尔才书写的教师为6.1%,仍有教师从不书写。从教师备课内容来看,16.3%只是备教案,教案和作业都备好的教师为42.8%,而能够将教案、作业和学生都备好的教师占40.9%。(2)使用教材的能力。16.1%的教师表示是按教材讲;63.5%的教师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点小调整;而按学生实际情况大胆灵活的增加删减教材内容或调整讲解顺序的教师仅为20.4%。(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交流等方面起来重要推动作用。这一现代化的手段是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3]表1显示,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大都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4)课堂管理能力。调查显示,12.2%的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上表示很在行,83.7%的教师表示还可以,4.1%的教师表示不知所措。此外,教师在处理课堂中学生违反纪律时,57.1%的教师会及时制止并耐心劝导,40.8%的教师不马上制止,课后再批评学生,2.1%的教师表示不予制止。(5)科研能力。作为教育教学践行者,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研究更能深入实际,研究成果也更易应用于教育实践。提高科研水平成为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4]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首先应是来自于自身的主观动机的驱动。南昌市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动机如下:
(6)实践反思能力。从表3实践反思内容和方式来看,大学青年英语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教学方面的实践反思,其次是专业素养方面。方式多为观摩教学和访谈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实践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其实践反思的内容和方式还要进一步拓展。
从表4来看,大多数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比较低,提高教学学术水平迫在眉睫。
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成长过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这一持续的动态过程有所展望并积极寻求推动其前进的途径。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中对自身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满意的教师占大多数,有65.3%,非常不满意的有2%,满意的有30.6%,而仅有2%的教师表示对现状非常满意。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于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满意度低,有不少的发展需求。
在推动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中,教师培训是最为受到教师关注的方面。从表5来看,参加最多的培训项目依次为:观摩教学、继续教育培训班、专家讲座、学历进修、学术交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教师和国内外访学的教师所占比例都比较少。
二、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有待充实。学历从某个层面上能反映教师受到过何种程度的专业教育。从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即使是师范类毕业的教师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足,没有充实进自己的知识构架当中去。而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大多在工作之前没有学习过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这造成其在教师教育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2.实践反思水平较低。教师专业发展既离不开实践又离不开反思。因而,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应该以理性批判的眼光不断审视和剖析自己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从而进一步加快自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5]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实践反思意识比较薄弱。主动而经常地进行实践反思的教师还不到半数。教师实践反思的涉及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教学情况中,对于师德、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反思较少。教师实践反思的方式也较单调,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访谈学生的方式进行,参与研讨、行动研究和记反思日记的方式很少进行。通过访谈还发现,大多数教师进行实践反思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系统正式的实施方案,而且大多数的实践反思停留在口头阶段,因此造成一些实践反思的成果被迅速遗忘,不利于增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效果。
3.专业能力欠缺。南昌市的大学青年英语教师虽然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有所欠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71.4%的教师有为了评职称而开展科学研究的动机。这说明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独立研究的能力弱,他们在行动上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6]
4.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三、影响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1.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有待充实。(1)在我国,只有师范类院校才会明确设置教育学知识课程,非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专业则不会明确必须开设教育学知识课程。即便是师范院校,教育学知识课程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这样的课时量不足以形成比较规范系统的文化知识课程。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的推崇,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更偏向于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2)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往往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同时不少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的工作,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更新,使得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3)学校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给予的重视也不够,缺乏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和评比。(4)知识结构不合理、欠缺科研方法以及科研环境不佳造成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不足。
2.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实践反思水平较低。(1)实践反思是需要倾注注意力和时间的。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充分进行实践反思。(2)大学青年英语教师没有掌握好实践反思的方法。不少教师只是从听课和从学生处得到些灵感加以反思,不知道或者是不会采用行动研究、写反思日记或参与研讨的方式进行研究。(3)学校引导不够。不少学校和院系领导认为实践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事,别人插不上手,帮不上忙。其实,管理者的行为示范具有更好的引导作用。
3.大学青年英语教师教学学术素养不高。大部分教师把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放在英语学科学术的研究上,认为英语学科学术的研究对于个人专业发展的成长更有利,从认识上就忽视了教学学术研究。[7]学校也没有对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素养提高起积极的引导作用。
4.大学青年英语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1)一些学校对教师培训缺乏重视,支持力度不够。(2)缺乏对于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培训统筹规划。(3)培训内容多以理论和理念的灌输为主,鲜有教师技能培训。这种培训的内容缺少实践操作性,运用于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5.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激励使人为了达到期待的目标而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需要外在的鼓励来激发内在的动力。而学校在激励制度上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且对于大学青年英语教师没有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同时在当前学校普遍处于经济紧张状态的背景下,往往只是给予精神层面的激励,极少兼顾物质层面的激励。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学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这与当前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热度不一致。为此,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翦宇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3年3期
第3篇: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近几年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和突出,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以期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
“职业倦怠”(JobBurnou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定义至今并没有完全统一,但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学者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的症状”。职业倦怠概念第一次被正式命名时的研究对象是在其他助人行业,并不包括教师群体,Maslach关于倦怠的第一个研究甚至也没有包括教师。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主席Wilard在1979年首次提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同年NEA把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当年年会的研究主题。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也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并且随着教师倦怠研究的深入,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拟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研究者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文献资料概况
为了更全面地搜索相关文献,笔者分别输入了“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和“外语教师职业倦怠”两个关键词,从检索到的所有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本文研究标准的文章。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07年,2007年之前都是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下面笔者将对2007年至2012年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
(一)按年份统计
据目前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库等文献来源库查询结果显示,截止到2012年,有关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方面的文章有50余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8篇,无博士学位论文。详见下表1。
表1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统计表(按年份统计)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同年度总数内的硕士论文数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国内在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研究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但从2007年开始,这一方面的研究热度逐渐高涨,不仅相关文章的发表量快速上升,而且还出现了第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注:第一篇硕士论文是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罗东山撰写的《湖北省高职院校公共课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一文)。2011年是一个比较有显著特征的年份,从以往每年不超过10篇的发稿量,增加到该年度15篇,并出现了2篇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继续保持10篇以上的发稿量。从这个数量看出,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状况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并且学者对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按研究对象统计
根据目前的文献,笔者从以下4个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
1.按所属高校类型来分。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艺术院校以及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均有研究。
2.按区域来分。目前研究者对内蒙古、乌鲁木齐、湖北、重庆、青岛等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作了研究。还有研究者直接以“民族地区”和“地方院校”为题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探讨。
3.按教师的性别、年龄来分。高校英语教师中的女性教师、青年教师以及“80后”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也均有学者研究。
4.按教师任教的专业来分。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大学英语教师,并且有研究者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他们对具体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了研究,如程春霞的《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防御机制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也有研究者进行了专门探讨。可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地在细致化、具体化。
(三)按研究内容统计
根据目前笔者所搜索到的文献,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讨(涉及此类研究内容的文章占文献总数的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理论相结合,如职业倦怠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等。
(四)按研究方法统计
根据研究方法将所有相关文章分为两大类: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鉴定这两类文章的标准是,只要文章提供了“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分析”等相关详细信息或采用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的,就归为实证研究,否则为非实证研究。各年度相关文章的研究方法统计详见下表2。
表22007-2012年度高校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文献研究方法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中,采用非实证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56%,采用实证研究的占44%,非实证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实证研究所占比例是在波动中增长的。这表明实证研究逐步受到青睐。笔者搜集到的有关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访谈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现状、倦怠成因进行调查。
二、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归因分析
统计表明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又占据其研究内容的大部分。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正是鉴于这两点,笔者将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与整合。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也有学者加入了学生及教学情景根源。但Maslach在1997年指出,引发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的因素,而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员工的个人因素。笔者将结合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从社会根源、组织根源和教学情景根源三方面来梳理归纳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殊性成因。
(一)社会根源
在社会层面上,许多研究者都提及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及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中,社会支持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的研究证实,拥有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人身心都比较健康,不易产生倦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在客观支持方面,根据蒋玉梅(2012)对大学英语教师满意度与愿望的调查,在教师最不满意的因素中,“工资收入偏低”为69.6%,位列第一,教师愿望中,“涨工资”以60.2%的比例领先。在主观支持方面,张庆宗(2011)对高校外语教师访谈结果表明:由于一些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教师越来越少地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虽然现在社会上提倡尊师重教,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尊重依旧有待提高。
(二)组织根源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研究者们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负荷、科研要求、评价体系、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笔者在此基础上把导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整合为两个方面:
1.大学英语学科地位。夏纪梅(2012)认为“大学英语”是从“公共英语”改名得来,其性质就是一门公共课,而非专业课。长期以来,这门课程一直存在学科归属问题。她在1999年发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试图从“语言学”和“教育学”两门学科中派生出“教育语言学”或“语言教育学”,并且对此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证。国际国内专家权威也对此有过明晰的论述。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至今仍是学科身份不明,脱离学科建设,不是被学术边缘化,就是被学科看不起。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始终有低人一等、无学科依托、学术身份不明、不知如何发展的问题。蒋玉梅(2012)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妨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教师政策无法调动积极性”(48.6%)和“学校对大学英语重视不够”(40%)。可见,大学英语学科地位有待改善和提高。
2.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使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Lee和Ashforth(1996)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来自管理者的支持会大大降低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或是领导者似乎并没有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大学英语教师的斗志。相反,由于大学英语学科身份不明,大学英语教师地位偏低,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校领导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进修与提高。在国内外语类的硕博点、进修点较少,竞争激烈,在入学门槛高的事实下,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得到更多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自身进修与提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积极性下降。正如戴曼纯(2004)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进修和科研经历非常有限,这也影响了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蒋玉梅(201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培训(71.7%)是由出版社提供的与教材相关的培训,而由其他途径为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这反映出“重视大学英语”政策背后的措施和资金不到位。
(2)科研与晋升。夏纪梅(2006)指出:我国大部分外语教师的确存在科研上不去或开展不起来或成果不被接受的苦恼。蒋玉梅(2012)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调查显示:“发表论文难”(74.6%)、“评职称”(62%),“科研要求”(50.9%)三项远远高出其他选项。这反映出科研已构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最主要压力。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情况下,科研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
(3)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学历进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的等级和配套经费的多少等越来越成为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特殊性。王守仁和王海啸(2011)认为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纯学术性论文、申请课题的人数少,现行教师评价体制不利于教师职业发展。张庆宗(2011)指出:教师的教学工作与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外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情景根源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能力、语言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夏纪梅(2007)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主要为(1)教学要求提高,(2)学生水平提高,(3)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个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就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会出现心理困惑和焦虑。
三、结语
本文就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整合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上,非实证研究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在其对策上,虽然研究者们大都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目前这些对策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其效果还有待于验证。在其理论视角上,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与语言学理论还没有实现有效结合。所有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作者:施惠平张催催来源:职业时空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