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英语教育
[论文关健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语用失误 母语
[论文摘要]人是社会人,又是文化人。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易犯文化错误。而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产重。通过分析学生文化浏试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b 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传播媒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既然语言背后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要想得到外语运用得体和恰当的效果,就必须通晓与外语相关的文化。因此,语言学习必须结合文化学习,语言教学必须兼顾文化教学。
为了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错误以及文际能力是否和语言基础水平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等问题,笔者最近做了一次文化测试。受试者为本科二年级在读生两个班,共70人。部分题目选自王振亚《语言与文化》的测试题、部分是根据学生在中西文化交际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来设计的,总共40题,每题2.5分,总分为100分。下面是测试的结果:
在全部受试者中,70分以上有。人;60-69分有7人;50^-59分有18人;40-49分有33人;30分以下有12人。其中受试者的最高分仅为65分,最低分为25分,平均分仅为46分。值得注意的是,平时成绩较好的,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班上前5名的同学在此次测试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测试结果表明:尽管学生具有相当的语言基础知识,他们的文化意识仍较薄弱,语言理解能力仍不尽人意。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的习得,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重视对语音、语法、词汇的讲解,忽视文化的导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形式基础,却不能在不同的场合下准确无误地理解其真实含意,这种语言知识和能力脱节的现象值得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根据本次文化侧试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产生语言理解失误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词语文化的差异造成理解障碍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1972)曾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1968)对词汇也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一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词义是多层次的,词汇既反映客观的事物、又浸透了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在语言交际中,词汇的理性概念所产生的字面信息通过查字典往往不难理解,而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文化信息却不易理解,还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在测试中有一题:he is aprofessional意味着he s perhaps a boxer(拳手);而she sa professional则意味着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妓女).两个句子中professional的意思大相径庭。学生缺乏语言背景知识,无法猜出其差别;又如:当对最早到会的女外宾说“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会引起她不悦。因为bird在英语的理语中是对妇女不尊重的称呼,属贬义,而这个句子的汉译为“捷足先登”,属褒意。学生不了解"bird”在理语中的意思,自然无法猜出其褒贬之意;又如as wise as an owl中,猫头鹰被英美人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汉民族则认为夜莺人宅,该户厄运将至。可见,a的佳肴可能是b的毒药,文化背景的不同,词的褒贬含义也不同。再从测试卷中的习语来看,由于学生不知道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之前,盐是一种宝贵的东西,故猜不出above thesalt是上席的意思;不了解英美人喜欢拳击运动,就难理解straight from shoulder是直截7当地批评的惫思;反之,below the belt指不公正地批评,而hit a man when hesdown是乘人之危的意思;不了解《圣经》,就猜不出h e isno solomon是胸无大志的意思;不了解希腊神话,就猜不出a pandras box是因福成祸的意思。由这些例子可见,词汇与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多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若不将其放在文化这一参照系中去考察,便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理解。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sa-pir指出的“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脱离那种世代相传的决定着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信仰总体。”
二、观念文化的差异造成交际障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说话的方式和习惯不尽相同,这是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的另一个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各自有一套说话的规约和习惯,如怎样开始交谈,怎样保持谈话的继续进行、怎样组织信息、怎样表示礼貌等等。如果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和习惯与对方对话,就会导致交际的障碍或误解。如我们的一学生参加口译实习,当他第一次陪外宾到海滩游玩时,每到一处总是要说“youcome this her ’t go too me.学生原以为他对这位客人无微不至地关怀,谁知第二天那位外宾却不愿与那位学生外出参观。在他看来,这位年轻的翻译不世礼貌,对他说话简直像教训小孩子一样。实际上这位学生不自觉地遵循了汉语的说话习惯,造成了误解。另一例子:也是在海滩游玩时,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宾正要跨过礁石时一学生对他说:"you are old,let me helpyou.”谁知这位外宾听后不但不领情,还说:"i don t think iam so doir t worry about it.”这令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称,而西方,“老”愈味着衰弱和不中用,被社会淘汰。这称呼令人难以接受,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三、本族文化的干扰造成语用失误
应用语言学家h"ouglas brown指出:"errors areseen as first language habits interfering with the secondlanguage habit s","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leat o int erference,which is th e cause of leaning difficult iesand errors"。学生在语言学习及日常交往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一味套用母语的表达形式,往往造成语用失误。如:“欢迎你,说成"welcome you",“十字路口,说成“ten-worded cross",“重病”说成“heavy illness"。又如:中国有句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学生译成:"t here is a golden house in a book,ther e is a beautiful la-dy in a book.",这句话不但令外国人不理解,也令中国人啼笑皆非。语言学家把这类错误称为“迁移错误”(transfererrors),这种错误多出现在低年级学生中。英语语言学家denny thoma。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和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视。可见,语用失误造成的交际失败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当今外语教学界,跨文化交际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人们常说to be bi-lingual,one must be bicultural.(意为: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文化的教学,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著名语言学家f"s·尤赛夫的研究也表明:“在教授语言中,必须传播文化。学生的文化知识越丰富,理解篇章内容的能力也就越强,学生外语学习的信心也就越足。”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强文化教学已日益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共识。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导人文化因素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充分解释英汉语育愈义上“似是而非”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