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英语教育
论文关键字: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以及所要求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学习要素。本文从阐述建构主义全新的教学理论人手,探讨了基于该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五种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学理论和思想以及由其生成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定位,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本文拟在简要阐述建构主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个人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区同化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熟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人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有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对事物的理解与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的正误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就教学模式而言,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乙”,从而对传统的“以教为中”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对全面地认识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过程有着重要启示。
2.教学模式探讨
2.1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活动”与“中介作用”在知识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意义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人的协同努力而获得的。他们强调学习是共同体的作用,认为共同体是个体意义存在的前提或载体。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指把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放置在由教师、学生甚至有关专家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是在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这一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语言学习过程是大家共同建构语言的意义,每个人的智慧与思维都能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习共同体活动在语言学习过程:学习基于真实的任务而展开;学习共同体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依赖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学生—学生、教师一学生争论和协商各自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公开地与所有共同体成员分享见解;学生教师质疑问难,根据衍生的问题进行新一轮探索。
2.2基于任务型的学习实践模式
willis(1996)把任务定义为:目标定向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来获取真实的成果……学习者使用他所拥有的任何目标资源来解决问题、解迷、玩游戏或分享和比较体验。语言学习涉及到交际与意义的建构;学习的目标是任务的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社会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真实的任务离不开情境;由于情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故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可预测的。一般认为,通过语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的。有目的语用目标进行交际,能使复杂的情感和认知内容得以用说、写的方式表露,用听、读的方式接受和加工,从而达到最佳的习得效果。任务型教学特点:目标的明确性(完成任务)、丰富的习得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脚手架作用。
2.3基于情境的学习实践模式
由于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感知的语言才会完整和有意义,教学设计强调多角度得提供或创设反映很复杂现实世界的学习情况,反对孤立于外界环境的抽象的语言训练。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创设一个情节逼真的情境,是语言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况中发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根据真实的情境,教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内容;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2.4基于探索的学习实践模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探索和发现,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而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体验的过程,他要求学生去探索和建构语言的意义,因此,语言学习是一种非程序式的、非事先设定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对语言新的理解。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2.5基于学习方案的学习实践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学生应当用有慧义的方式学习材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这一理论强调了学习要用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的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主权,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其对语言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必然因人而异,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由学生自己掌握,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才能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效果更佳。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的有效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基于以上理解,要求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之前拟订学习的方案,使自己的学习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3.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而且改变了教学理念;它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和自主学习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深刻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前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ingyujiaoyu/5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