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简单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释了它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建构主义理念并付诸实践,目的在于有效地优化外语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外语语言能力。
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正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影响最为深远巨大。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性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掏知识的过程,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WWW.lw881.com学习者有自己已形成的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有自己的知觉经验,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在外部提出的,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认知冲突是产生于个体内部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的内部需要,这与教师在外部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相矛盾的。解决办法就是教师设计出具有一定弹性的任务或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构建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的理论性与操作性缺陷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将建构主义的认识观纳入外语课堂的教学之中,对优化外语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构建学生外语语言素质的三个要素是:基础语言能力、文化体系与交际思想观。
1.加强外语基础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的发展过程及思想的内化过程。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应当将新的语言知识的教学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要有意识地加强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外语的基础语言能力一般是指学习个体掌握并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它还属于纯语言的范畴,但它是语言素质建构的根本。长期以来,外语课堂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围绕孤立的语言点、句式结构或是语法知识来展开活动的,各层次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大,学生很难形成较宽的知识网络,在实际运用时很难得心应手。事实上,语言学习并非是单纯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对于即将“输入”的知识,教师应合理界定它与原有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选择其记忆方法及使用渠道。如果教师一味挖掘新知识的内涵,那么新知识只能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运用过程便显得很呆板。
2.构建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指学生对外语语言背景及内涵理解的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影响文化的存储与传播。教师应认真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没有文化背景的语言缺乏生命力。
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语言形式、忽视功能意念的翻译法、分解法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我国外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被看成一个封闭的符号体系和应用工具,教与学双方常常忽略语亩的文化背景和交际功能而过于注重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操练,文化障碍使交流出现屏障。构建文化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外语国家的文化,通过加深对文化和语言的理解逐步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达到提高学生外语语言素质的目的。
3.培养交际思想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互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及其解决途径。因此,教与学的关键是学习者是否有机会、有热情充分参与交流。学生面临的各类考试在刺激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正确的语言教学思想,而正确的语言教学思想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交际思想观要求教师与学生树立以培养口头与书面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教学思想。
外语交际能力包含基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信息运载能力与语篇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基本语言能力是训练最多的,而社会语言能力、信息运载能力以及语篇能力训练量很少。教师应利用教材,注意运用信息沟(informationgap)等多种形式加速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语言一交际一语言”的良性循环。
三、付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于外语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性。
1.教学目标。新的语言知识不是孤立出现的,不存在与已授知识无关联的新知识。外语课的教学应以解决结构不良问题为目标,即以不计模式、分析情境、组合原有经验来建构具体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分析新旧知识的关联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获得新经验而非纯粹的新知识。
2.教学手段。知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活动。那么,外语学习的课堂应成为进行有意义语言活动的自主空间。教师应提倡一种“独立思考、主动交流、互相合作、合理推断、努力理解”的课堂气氛。外语学习离不开语言知识的输入,但无动于衷地机械接受最多只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词汇、语法仓储室,只有在思考与运用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有用的知识。
外语教学手段是沟通与交流。传统语言教学也强调交流,但目标是单一的,即通过师生交流形成统一结论。建构主义的交流追求高水平的沟通,学生之间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随着交流进而形成认识。交流是以学生的想法为基础,而不是教师在控制。
3.教材。在认识意义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更为优越。既然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手段是沟通与交流,那么其教学材料当然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外语教师应以情境为语言教学的出发点,把知识经验的形成作为指针,把教材作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材料。情境与教材相关,应使学生通过情境中的交际自然达成对教材的认同。
4.教法。外语课的教学是以解决结构不良问题为目标,在这一点上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相似,但次序不同。传统教学是先讲原理、先学后做,而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则相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学生可以讨论。可以得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并查阅资料来作出判断,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了更新与升华。
5.教学调控。传统教学的调控者是教师,学生围绕教师的预设来进行活动。知识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呈现,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体现在教师预设的空间中。
外语教学的调控者是学生本身。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反思,判断新知识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只有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贯彻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开展各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活动,营造轻松、愉快、有一定挑战性的完成任务的学习情境。达到语言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意义建构境界,从而完成教和学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ingyujiaoyu/5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