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研究生论文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而知识创新又是技术创新之本源,所以研究生教育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间接的原动力。研究生是推动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
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扩招,高校研究生目前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现了令人不满意的状况:(1)在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考研人数逐年增多,但多数学生读研是为了拿到研究生文凭以便找到好工作,没有真正准备从事学术研究的长远打算,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足;(2)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中国传统儒教理念的影响,导致我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固化,创新思维不足。(3)取消公费招生后,研究生读书期间兼职过多,无充足时间进行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4)研究生扩招后,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过多,无法保证每个研究生都能参与项目的研发,科研创新实践参与度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法得到科研实践,论文缺乏创新性,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少。
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可以从体制和机制、学术环境、文化传统、价值导向、导师队伍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培养制度上,我国研究生“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考研难,读研容易,使研究生失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培养模式上,我国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与论文选题往往局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参加国内外前沿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至使研究生科研视野相对狭窄,创新土壤贫瘠。在培养体制上,缺乏严格的淘汰制度,毕业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对毕业论文的创新评价界定模糊,低水平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创新体制乏力。在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缺乏有效过程监管、论文撰写时间与研究生找工作或准备考博时间重叠,时间倡促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在导师队伍中,有些导师责任心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欠佳,有些导师重科研轻教学、重使用轻培养,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现就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新培养环境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与研究生自身的素质有关外,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对创新能力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生的学习创造自由宽松、和谐统一的培养环境,鼓励研究生勇于开拓创新,允许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通过自由和谐的培养氛围,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氛围,构建优质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学术报告、开展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资助研究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多层面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开设多领域的专题讲座,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创建各种学术园地,搭建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生创造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让研究生能够接触中外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能与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拓宽学术视野[1]。(2) 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学习交流和学术交流,让研究生更多的参与国际合作科研和学术交流,使其具备国际视野和素养。(3)通过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或研究生创新基地,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营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环境。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石,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积淀才有可能产生知识创新。同时,通过学科交叉,让不同理论、领域、技术、观点之间相互碰撞,往往会产生新的火花,并得出创造性的结论[2]。因此,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首先,需要通过加大学位课程中基础理论课的比例,加强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学习[3]。其次,需要加强研究生课程的学科交叉,扩大研究生知识面,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再次,需要设置学科前沿专题课程,拓宽研究生科研视野,使研究生站在学科前沿高度思考问题,引领其做出创新性成果。最后,应增设实验、实践课程,加强实践环节,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型导师团队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价值取向、精神素养和道德品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势在必行。首先,坚持导师遴选标准,遴选导师不仅要看导师学术水平,还要看导师学术道德、教学水平与产学研实践经验,建立导师动态竞争机制,激励导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坚持科研导向原则,将是否有科研项目和足够的科研经费作为导师团队招研究生名额的重要依据,确保每位研究生都能参与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实践创新过程,提升创新能力。再次,优化导师队伍结构,适当选聘校外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高水平科技人员担任兼职导师,以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实践创新的指导能力。最后,打破导师终身制,明确导师退出机制,建立导师团队定期考评淘汰制度,加强研究生与导师團队互选竞争,营造研究生培养良好学术氛围,有效保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四、严格监查论文形成过程,保证学位论文创新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是训练研究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严格监查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以及答辩整个学位论文形成过程的指导、检查和监控,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 建立论文提纲管理制度和开题报告制度,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考量研究生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环节。其次,加强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根据论文内容新颖性、数据真实性、分析方法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判,给出中肯建议,及时指导研究生整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建立论文匿名评审制度,严防评审专家“熟人关系化”,以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真实性。最后,建立论文导师答辩回避制、学位论文淘汰制、学位论文督导制与终身负责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监管,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4]。
参考文献:
[1]安冬平,阴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3]王磊,回丽,许良,马少华. 基于创新驱动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34(3):113-115.
[4]张斌.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35-37.
作者简介
黄文艺,男,高级实验师,博士,主要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讯作者,刘骝,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学术论文翻译策略
下一篇:论文题目: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