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研究生论文 > 建筑学研究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2篇)

建筑学研究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研究生论文


  

第1篇: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主要培养建筑学领域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可授予工学硕士或建筑学硕士学位,其中建筑学硕士学位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教育评估后才允许授予的职业学位。相比较于同专业的工学硕士而言,建筑学硕士学位具有明显优势:获得其专业学位者就表示其接受了该专业完整、规范的职业教育,具备从事建筑师职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评估委员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使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社会作用,以及获得执业建筑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并为我国建筑学职业学位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专业评估相应学历的互认创造条件。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已有18所高校通过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教育评估,具有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资格。


  从总体上看,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内,在教学体系、培养标准与要求、评估制度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框架,使得专业学位与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接轨,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育的制度环境。但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办学规模明显扩大,生源背景更加复杂、多样。再加上专业教育自身机制中尚存的一些问题,这些都给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筑学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大


  我国于2001年开始研究生扩招,之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几乎每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报名人数达128万人,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50万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伴随国家建设的发展和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逐年扩大,一些学校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招生规模就从几人扩充到数十人;对于具有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考生更加趋之若鹜。面对大量扩招,其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数量与高水平教师并不能及时与之配套,导致教学资源紧张。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多达几十名,使得他们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答辩时由于人数太多而安排不过来,只好让毕业生在答辩时程序从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质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短时期内的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对有着生师比办学要求的建筑学专业而言,其质量上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扩招已经成为影响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非建筑学本科生源比重明显增加,专业背景多元化趋势显著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建筑设计行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社会需求量大,建筑师收入较高,就业情况总体较好,这就使得众多考生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有着极大的兴趣。其中不少考生是以改变专业背景、改变学历背景为目的,这就导致众多非建筑学专业的本科考生出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几年建筑学研究生的本科背景除了建筑学外还有测量、工民建、室内装饰、计算机,甚至还有医学专业,这就反映出生源背景的多元化趋势,而相似的情况在国内其他同类高校中也存在。


  3应届考生全力投入考研,严重影响了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


  由于竞争激烈,很多非建筑学本科生为了应付研究生入学考试,从大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复习考研;甚至有的学校原本五年制的专业,在大四时就同意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一旦考上学校,他们便调整计划,让只读了四年的学生毕业,这俨然成了学校和学生共同参加研究生“应试”。这样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即使他们通过了研究生人学考试,也必将在日后的学习中暴露出其专业知识单一、基本功较弱、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足等缺点。


  4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存在着错位现象


  “建筑学的研究生是画着进来,写着出去”,这是许多专业教师的感慨。建筑设计单位也反映:现在录用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其职业能力不如有两年职业经历的大学毕业生。这种现象反映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比较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不难发现其中有趣的现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环节中,建筑设计是重要的测试科目,在初试和复试环节中都占有较高的分值比重,这说明在招生环节中重视选拔专业基础较好、建筑设计方面能力相对突出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生。也就是说,入学选拔环节更注重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培养基础。而培养的“出口关”——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则是以学位论文为考查对象,只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学理性,不注重学生在建筑设计、建筑创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入口关”是按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的目标设立的,而“出口关”检验的却是研究成果,即考察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


  5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内涵尚显薄弱


  与一般工学硕士相比,建筑学硕士应具有更显著的职业能力,其中的核心是设计实践能力。而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体现在建筑设计1和建筑设计2两门课程上,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并不突出,也不系统。对于研究生阶段建筑设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建筑师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一)应重视建筑学专业职业性培养与学术性培养的整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强调了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学研究后备人才,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类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学术性”。在这一点上,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自然应与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相一致。但应注意的是,建筑学硕士同时还是一种专业学位,而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培养目标侧重点并不相同。专业学位主要以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毕业后研究生主要从事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这种职业是高级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技脑结合,它需要具有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建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更注重的是培养高素质的、获得执业建筑师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训练的职业建筑师。在双重标准影响下,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要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性要求,也应达到高水平实践能力的职业性要求,针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的错位问题,需要改善培养机制,实现培养目标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整合。


  1建立学术型与设计专题型并重的学位论文管理机制


  以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培养标准看,学位论文更应立足于设计实践及相关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设计研究,要求方案合理,专题论证严密,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因此,建议改革单一的学术研究型论文形式,增加设计专题型的学位论文,即以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为主,辅以适量文字性的设计专题研究。应当注意到,设计专题型论文与学术性论文相比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如何?什么样的设计专题研究才能达到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只是做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复杂、环境条件限制更多的题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相比将有怎样的区别?……相关的评价标准值得另题专门研究。但有两个基本原则可以明确:一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设计专题,其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完成的设计成果要有深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成效,方案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出设计者较高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二是选题要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内容来支撑专题研究,诸如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新技术、可持续发展以及关于建筑本体的美学、功能等领域均可涉及,通过专题研究能够体现设计者在专业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使设计专题能够达到硕士学位应有的学术性要求。


  2进一步加强建筑学硕士的职业教育


  强化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加强建筑设计实践教学为重点,在传统的培养方案中仅通过封闭、内向的课程设计教学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建筑设计教学应当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性、复杂性、现实性的工程项目锻炼,进一步培养建筑学硕士的设计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的硬件条件是需要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工程实践平台。工程实践平台一方面在机制上可以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丰富研究生设计教学的选题资源;同时可以成为研究生设计教学的载体和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场所;此外,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保障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改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在研究生阶段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灵活的“studio”模式及多题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倡导研讨式、实践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围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前沿性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设计教学应加强设计实践全过程的训练。即实现调研—分析—设计—实施—反馈的—体化教学,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升级。


  (二)良好的专业基础是高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


  由于建筑学硕士与工学硕士客观上存在差异,决定了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忽视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求。针对目前建筑学研究生学习时间短、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也非重点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扎实专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专业基础是高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而建筑学专业良好的专业基础需要通过本科五年的学习逐步积累,学生应系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具备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的专业能力。对于如何加强建筑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笔者认为,今后一方面需要改革研究生人才遴选机制,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这对控制非专业考生的数量、缩小招生规模将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已通过选拔、但生源背景不同、不具有较好培养基础的,则应当在研究生培养阶段采取措施,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1改革研究生人才遴选机制


  通常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为笔试,复试为面试加笔试的综合测试,最终成绩是两个阶段测试综合评议的结果。其中初试占有较高比重,基本上采取书面考试方式。而现行的应试型入学考试不能全面考察衡量学生的专业基础,且“应试”考试可以使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准备,所以也招致了大量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应试。


  改善生源条件首先必须在改革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上人手。第一,建立丰富的入学测试专家命题库,避免考试科目由少数教师多年重复命题而导致命题有明显的倾向性,从根本上杜绝考生进行猜题、压题等投机行为;第二,改革初试科目,初试主要以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重要相关知识的测试为主,对于建筑创作、建筑设计等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则进入复试环节,使初试与复试阶段考查的重点更加明确清晰,避免两个阶段测试均面面俱到、都不够深入;第三,改革复试环节,强化复试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的考察衡量,更加突出专业性;第四,复试通常是由多位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参与,采用面试、笔试等多样的考查形式,对考生专业素质的综合判断比较更加全面、准确,因此可以加大复试环节在综合测评中的权重,选拔出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学生。


  2增加先修课培养环节


  对于通过选拔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非建筑专业学生,应增加本科先修课程培养环节,即原则上该类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完成本科先修课程学习。先修课程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本科阶段修课情况以及个人知识结构特点来制定,选修课程重点应针对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的薄弱环节,选课领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建筑设计类、设计原理类、设计技术类、相关知识类、文化修养类等。先修课应当至少涉及2个板块课程。


  3实行弹性学制


  由于先修课程的培养要求客观上占据了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配合先修课程制度的执行,应当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必要条件。弹性学制为在正常修业时限的基础上最多延长不能超过1年的时间,以保证学生能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并顺利毕业。


  (三)应对规模化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导致的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队伍紧缺,在短时期内又难以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等问题,笔者建议进一步发挥教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监管作用,建立相应措施,以提高研究生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1严格学位论文管理程序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出口关是学位论文,这也是教育评估审查的重点。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首先应加强论文的选题管理。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相关文献收集、阅读、资料整理和完成选题报告,接受统一的开题答辩。严格的开题答辩可以集思广益,为论文撰写铺垫良好基础。其次要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的质量监控,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点”上检查是对开题环节中有一定争议、成绩不太理想的论文进行审查,“面”上检查则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审查。中期重点检查论文基本框架、论述逻辑、理论与实证研究情况、写作进度等,并对论文是否能如期完成做出评估,中期检查制度对论文的写作过程可进行有效监控。第三,加强论文答辩前的审查环节。可以采取学位论文校内、校外双盲审查制度,即送审论文必须“屏蔽”研究生及其导师信息,以使评阅人对论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顺利通过内、外两次盲审才能够说明论文质量达到了标准。面对扩招后大量硕士研究生等待论文答辩的局面,严格的送审制度将有助于提高论文的答辩效率和整体质量。


  2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环节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从教学管理上增设对职业能力的统一测试和评价环节,具体形式包括:进行统一的快题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设计课程考核挂钩,如未通过则一票否决;对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成果采取导师组集体评议形式,而非导师个体评判,制定客观评议标准,确保成果质量和评价的客观、公正。设定职业能力的考评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师生们对设计实践教学和学习的重视度,有助于保障职业能力的教育质量与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完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基础、培养方法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措施,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缓解,笔者所提出的设想也具有便于实施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并有助于实现职业能力与研究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但应当看到,这些措施都只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些外部因素,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内在因素还在于师资力量、办学的专业化和特色化以及科研基础等方面。只有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成熟而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相关的建议措施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第2篇: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建筑大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建筑学作为建筑类的龙头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市场的宠爱,独立学院将建筑学专业作为设置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于建筑学专业学习与教学的特殊性,在学制上、教学上、学位上及培养方式等硬件和软件环境上比一般其他专业要求更高,因此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更具难度。南华大学本部的建筑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师资、硬件、教学资源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广大学生要求和市场的刚性需求,于2009年在独立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设立了建筑学专业。


  一、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发展的概况


  统计到2009年为止,我国高校在独立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的一共有36所,分布地点和范围与本科设有建筑学专业院校分布情况大致吻合:西部地区分布相对较少,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地区。[2]但与地域不同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4个地区的经济与建筑业较为发达,虽然有设计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在全国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截至2010年均没有将建筑学专业设置在独立学院中,由此可以得出,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受经济的影响不大而,主要受地域的影响。国内院校中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学校有26.2%在其独立学院中也开办了该专业,而这些院校中大部分没有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只能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我校建筑学专业处于之中。可见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依托普通建筑院校,单独在独立学院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情况鲜有报道,而普通建筑院校自身条件有限,也制约着其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发展,而我校建筑学专业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根据2009年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判断,大部分独立学院开办建筑学的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是很足。


  独立学院一般设置本科5年制建筑学专业,与母体高校的建筑院系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无就业优势,而且由于独立学院入学时门槛相对较低,于是在就业中还处于劣势。从国外来看,建筑学专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4+2”学制,即利用4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再用2年研究生学习时间就获得专业学位(建筑学硕士学位)。我校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时,地位于层次相对较低的就业市场,以4年的教学学制达到就业要求,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样与同时期的母体高校五年制的学生比较,能更早地就业,提高了对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我校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兴办过程中,应该积极摸索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缩短学制,提高办学效率,制定合理教学体系之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从而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南华大学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


  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


  调整和优化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以就业作为供求向导,独立学院自身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就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建筑学专业结构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南华大学隶属于原核工业部,后划分到国防科工委管辖。南华大学紧密结合自身“核”、“医”、“环保”等优势学科,为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构建应用性强的、服务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专业结构,船山学院建筑学专业如何紧抓“核”、“医”、“环保”特色,加强核类建筑与医学类建筑以及节能减排等特色建筑的教育,积极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我校独立学院发展建筑学专业重点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近年来已经四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011年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修改过程中,依据办学目的与办学定位,并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调研对比,制订了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与大纲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即“彰显工科特色、融合医学品牌、发展环保优势”,将工、医、环保知识糅合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建筑学教学中设置“核类建筑通风与空气净化”、“环境心理学”课程;在人体结构素描中和医学学生共同讨论人体解剖知识,使艺术类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


  2.以学院成长与发展为契机,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什么样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可以把教师看作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第一要素,在建设本部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围绕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独立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力度。船山学院的师资主要依靠南华大学本部设计与艺术学院建筑学系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三高”人员(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并培养优秀青年人才,造就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水平结构合理的队伍,保证这支队伍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在未来仍然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对高学历、有一定实践资历的中青年教师以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访问学者的形式送出去,在高等院校中再学习,或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优秀骨干到学院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不干扰教学、科研任务正常完成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社会兼职或自己创业。学院为在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如学院的设计院、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监理公司等等。本课题组蒋新波、谢水波等6位教师不但能在教学科研上圆满完成任务,还在社会上的设计院相应专业中担任兼职。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让教师参加一定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或专业协会主持的为教师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构建了解教学改革的形势,交流教学和专业建设经验的渠道,构建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平台。


  对新进教师严格把关,在满足基本学历等要求后对每个求职人员实施录取前的教学试讲,了解求职人员有无担任教师职务的基本素质。在所属系部实习半年行政管理兼一年学生辅导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便于任职后教与学的沟通。以老带新,由学院指定老教师辅导,通过一年的听课、学生作业辅导、批改作业、备课几个环节,使他们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带领新教师完成角色改变,迅速进入教学岗位。


  3.以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优化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改革


  一般建筑学学制都是5年(包括我校本部建筑学专业学制也是5年),而我校独立学院——船山学院的学制为4年,由于学制短了一年,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本科建筑学教学,课程设置的主线必须以实际运用能力训练为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有别于本部五年制的教学模式。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应符合当前就业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可适当压缩建筑历史等理论及当今建筑前沿设计理论部分的课时,在临近毕业时增加针对就业进行集中的实用化强化训练,如快题训练等,加强学生快速构造方案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电脑辅助设计与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等建筑技术能力的培养,对中小型建筑施工图方案设计与绘制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对大型的公建设计的能力可适当放缓,加强建筑画技法绘制能力的培养等。


  为搞好课程教学,船山与本部建筑学专业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教研会议,除了本专业的相关教师外,还邀请相关专业的工、艺、医类学科的专家教授就学科交叉部分进行探讨,如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美术专业等相关专家教授。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做到了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达到优势互补、教学相长、科研同进的教学科研宗旨。对于重要的课程进行共同研讨,注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目前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绝大部分都实行了多媒体教学,其中“建筑设计”被评为南华大学精品课程,“建筑设备”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建筑学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都采用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教学软件及其他优秀教材的使用,如果没有相关教材,一般要求教师选用经典的,获奖的或者在本专业内有影响的教材。其次,根据学专业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教材的编写,主编和参编的专业教材达十余本。


  4.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现场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课外实践,建筑学专业近几年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应该坚持合理布局、点面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基地得到了设计人员,实现双赢模式,同时坚持将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择地重点建设几个校级高质量的实习教学基地,指导、监督用好学院每年安排的专业专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促成达到建设优秀实践基地的效果。


  设计与艺术类专业利用学校及院、专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模式,取得了“1+1”大于“2”的合作效果,形成了合作互补,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多赢的合作办学、共同进步的机制和效益显著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建有写生、摄影、考察、设计等各类实习基地。写生实习基地四个:安徽黄山宏村西递、江西婺源、湘西凤凰、贵州西江苗寨。摄影实习基地两个:南岳和常宁庙前。艺术专业考察基地一个:云南大理丽江。生产实践实习基地八个:南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南华艺术工作室、衡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衡阳埃菲尔室内设计公司、衡阳怡家装饰设计公司、广州建工设计院、杭州浙江建材工业设计院、上海卡摩工业设计公司。此外,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来自于教师的工程实际项目,让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的设计单位交流沟通,达成了就业协议。同时对学生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基本理论、设计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南华大学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的展望


  独立学院的发展抓住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利用申办学校的专业优势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校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独立学院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确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目标和明确的办学特色,才能扬长避短,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应该解决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改善办学环境,这才是解决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jslw/9343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