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研究生论文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单个导师培养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而导师组制培养也存在形式化的重要障碍。针对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分阶段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研究生培养的最佳选择。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入学之初至论文选题确定之前,以导师组制为其培养方式;第二阶段是学生在确定论文选题后至完成论文答辩,这一时段实行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相结合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有教育结构中最高级别的教育层次,肩负着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考研报名和录取人数急剧增加,2013年考研录取人数53.9万人,突破50万人大关。然而培养单位仍未根据研究生培养人数对培养模式进行与时俱进地调整。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一直秉持的是单一导师制,即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遵循导师负责制,学生在读期间的所涉及到的所有学习和生活事务,导师都是第一责任人。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国内有些师资缺乏的专业甚至出现一个导师指导十名以上学生,单一导师指导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突显,当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时,会导致导师形同虚设,其在上课和科研之外,并无过多精力指导学生,学生多在“散养”状态中毕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弥补单一导师组制的缺陷,导师组制顺势而生,并在许多高校中逐步推广。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是由少数知识互补而又相互关联、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多位研究生导师组成研究生指导团队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人员构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传统校内同专业或者学科人员组成,另一类则是将校外导师资源充分利用,由校外和校内导师合作组成,这两类为便于日常管理,均需设置组长一名。
相较传统单一导师制,导师组制具有明显的优点:1.不再拘泥于一个固定导师,导师组成员均是学生的指导教师。2.论文创作多人指导,学生可以学众师之长,不必再为自己论文不是导师所长而困惑和苦恼。同时,校外导师的加入,可以使学生跟随导师拓展校外人脉,了解外校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对整个学术形势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3.学生之间学术交流增强,破除门户之见。
然而导师组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其缺陷。导师组形式化是导师组培养模式的最主要的障碍。若导师组内权责不清晰,导师组众多教师共同管理学生,极有可能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无人管理学生的局面。
针对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的不同优缺点,笔者认为在现实培养中分阶段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是最佳选择。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在学生入学之初,论文选题确定之前,以导师组制为其培养模式。第二阶段,学生在确定论文选题至完成论文答辩,这一时段实行单一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相结合模式。
第一阶段,导师组内实行学生主动约导师或者导师约学生,以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定期举办读书会或者集体讨论、谈话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师从众多老师,能够发挥集体优势,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1]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发展结果,但是为防止导师组形式化,在导师组制实行时务必注意以下关键几点。1.浓厚的导师组文化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导师组要注重进行团队建设,所有导师对于本组内的学生都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导师们对学生培养阶段所涉及的:招生简章制定、招生复试录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制定、学生中期考核(开题资格考试)、毕业论文选题、课程论文指导等需要进行全身心参与,并且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会议和国际交流学习、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增强社会实践经验。2.导师组内部分工应该做到权责明确。其一,导师组聘请组内有威望的导师担任组长,这样便于组内管理,尤其在遇到分歧时,可以有效的进行协调统一。其二、导师组成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制定下一阶段的指导方案。其三、对导师组工作进行监管、协调机制。导师间取长补短、相互团结合作为学生。
第二阶段,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学术兴趣所在,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论文选题,而后根据自己的论文选题再去选择与论文选题相近的导师作为日后学习的主导师。这样在论文写作阶段,主导师便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但是,该阶段并非完全脱离导师组制,学生在主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就论文创作或者其它方面的问题请教导师组的其他老师即副导师,主导师和副导师应该相互交流配合,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
综上所述,单一导师制与导师组制在独立运行时均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和劣势。高等教育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为此目标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将二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灵活运用。这一实践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最终目的能够得以实现。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之学术启蒙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确保未来学术之路发展顺畅;二是,导师组制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仅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而且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三是,导师们通过齐心协力辅导学生,多视角、全方位的来了解研究生,从每个导师的角度来发掘研究生的潜力,促进其在擅长的领域进一步发展、在欠缺的方面得到增长。此外,对于学生有进步的方面要及时基于鼓励,使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下一阶段学习。
作者:杜晓艳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jslw/93655.html下一篇:浅谈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