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摘要:现代的工笔人物画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形式语言规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表现技法,使之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课堂教学传统审美
当今,工笔人物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正处于由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变革,古今之变是发展的必然,尚不论这种变化是来自于传统内部的萌发,抑或是由西方艺术的冲击所致,它都应该是在保持其传统血脉和民族精神的前提下完成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演变。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工笔人物画教学,在传统的把握中,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参照中,在其它各艺术形式的比拟中,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互融中,如何走出一条自成体系的道路,真正体现工笔人物画教学的精神,而非在新的艺术思潮的波及下,受现代生活意识的种种干扰,躁动不安、急于速成。
一、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1.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意”即“意味、意趣”。自古以来,意的表达往往被约定成为“写意画”,实际上,作为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粗笔,都应遵循“写意”的法则,追求作品传神写意的境界。“写意”在工笔画中是一种精神特质,是指导思想,在创作写生中应遵照“意”的法则去构图、造型、提炼和概括并统领全局。“写意”是纯真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艺术形象则是经过大自然和作者的心灵交融,在物我两化的境况下产生的,寄托着理想而更侧重于主观的视觉形式。
2.工笔人物画的整体性。其一,它有着中国画最基本的形式语言――线条。丰富的线条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四地不断生发而出,满纸的线条繁复却有章法,流动而又和谐、统一、自然,往往成为工笔人物画的美景所在,耐人寻味。其二,工笔画有着主观的色彩。中国画注重精神实质,强调以形写神,抒发理想,倾向于主观意味的色彩,具有浓重的自我痕迹。所以在作画过程中极为重视对画面整体感的要求和把握,每一个局部的色彩相互关联,又相互衬托而存在,画面中一块普通的颜色往往因此而美丽无比。
3.工笔人物画的技法性。中国有句古语叫“书画同源”,即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来自于同一脉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书法与绘画使用相同的工具――毛笔。这一独特的工具,使二者的血缘关系遵循同样的艺术规律、美学理想,甚至被构筑于同一艺术形式中。书法中的线条表达,绘画中的以线造型,使得中国画在线条技法上历经锤炼,在色彩上厚积薄发,处处散发着智慧的美丽光芒。
二、工笔人物画注重基础
在当前的中国画教学中,“基础”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意义,它包括硬条件和软条件两个方面。所谓硬条件是指学生运用绘画中的造型、色彩、线描、综合表现技法等外在的技术性因素的基本能力:所谓软条件是指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作品赏析能力、基本的艺术史修养等内在的审美素质。换言之,也即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问题,这与国家有关大学本科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基础教育的办学精神是相吻合的。基础教育的内容既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最为基本的要素,也是学生进入创作状态所必需的专业准备。即使是现代艺术大师如塞尚、凡高、毕加索、达利等,无一不是在具有坚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国画的革新者如李世南,后期虽画泼墨人物,但从其早期连环画作品《李时珍》、《青凤》等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坚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从社会对美术人才的广泛需求来看,单一化的专业创作人才的需求毕竟是少量的,而一般普及性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基础打得好,转换和应变能力就强。所以,基础教育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时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因此,无论是以培养艺术创作人才为教育目的,还是以适应社会对美术人才的广泛需求而培养普及性人才为教育目的,基础教育都应该放在首要的位置。
三、以线造型的语言特征
中国画是线的艺术,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形式,工笔人物画更不例外。从《战国帛画》到东晋顾凯之,唐代周暄、张仿,清代任伯年等,他们的作品中无不体现着以线造型的特征和形式美感。即是到了现代,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工笔人物画的各种语言形式,但最终离不开对“线意识”的把握,因为当离开“线意识”后创作出的作品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应将以线造型的意识贯穿始终,作为重点来进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大体上是以先掌握严谨的素描造型技能再转入中国画专业技巧的学习。实践证明再过硬的素描技能也难以对中国画产生直接过渡,对于以高度提练、概括并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工笔人物画就更难了。
四、个性追求与“程式”
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写生个性化风格样式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无形中给工笔人物画教学带来实际的困难。在匆忙的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顺序中,怎样在最终的创作阶段发现学生的个性倾向,使其对个性追求有一个较明确的发展目标,尤为重要。程式是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它使烦乱陈杂的自然形象通过传统的笔墨样式变得更加条理化、单纯化和理想化,究其方法是在法、理、情、意等原理制约之下进行塑造。所谓法是指对绘画所使用物质媒介性能的掌握,包括绘画技法、古人之法等;理则是指绘画客体或是绘画创作活动本身的规律性和规定性;所谓情,是指画家的情感,通过作品自然流露出来的情致;意则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意蕴。“意造境生”,有“意”必有相应之“境”,对意境的追求不仅是山水画也是工笔人物画的最高境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运用程式的形式美规律,对于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家,应在艺术的天地里不辱使命、辛勤耕耘、努力实践、不断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的时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笔墨当随时代”,作为当代学院教育的重要课题,就要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建构这一古老绘画形式的新形态,使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大放异彩。本文来自《人物画报》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44207.html上一篇: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