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第1篇: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最易接受的一种有效育人的教育方式,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中学教育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学音乐教学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部分音乐教师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落不到实处。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学音乐教学的特征、现状作进一步的认识,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深入探讨,以利于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中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育人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可见,音乐教育的目标对人的素质的培育,具有育人性的特点。
其二,审美创造性。指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及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鉴赏和表现,发现并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表现为形象性和情感性。音乐中的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强弱,声音的张驰,音色的变化,都能流露出人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其三,社会实践性。音乐教学必须通过音乐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节奏、速度、力度、音高、音色、曲式等方面的操作技能,以便为更好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歌唱、奏乐、欣赏、创作活动中区表现音乐、抒发情感、发展个性,并能其中接受教育。
其四,愉悦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悦耳的曲调,优美的旋律,律动的音符,让学生沉侵在曼妙的音乐世界中,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音乐是一种艺术,健康、高雅的艺术会使感知愉悦提升为审美愉悦,在精神上获得一种幸福感。
二、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这应是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重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我国古己有之。《乐记》上记载:“乐也者,施也。”
又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这说明“乐”的作用是对人们施行教化的,“先王”
制定“乐”,就是用来作为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于德行的要求了。在当前,我们也应当发挥音乐“善民心”、“移风易俗”的教育作用。音乐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作品通过流畅的旋律、明快完整的节奏,真挚朴实的情感,严整冼练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动人的音乐形象,它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对人们有很深刻的教育作用。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学音乐教学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音乐教师觉悟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落不到实处。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
其一,中学音乐教学不受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音乐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两者都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中国教育中“考试论英雄”指挥棒的影响,音乐课与美术课、体育课一道被很多学校认为是“副科”、“小三门”、“豆芽学科”而被打入冷宫,很多学校为了抓升学率、优生率,往往挤占音乐课而去补所谓的“正课”,所以根本保证不了音乐课的课时。这既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也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违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育人效果,而在音乐教育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及。
其二,部分音乐教师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落不到实处。当前,一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无论是学历、还是学识,都没有达到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特别是一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群体表现比较突出。这些老师的备课,基本上就是抄写教学参考书,上课照着参考书念,教学过程无创新性可言。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待遇也不好。因此,这些老师思想觉悟不高,他们对于自己的课被占用似乎乐得清闲,而把音乐课当成学生的“耍耍课”,根本发挥不了音乐课应有的育人功能、审美创新功能,对此,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落不到实处。
刘星: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三中学音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之中,让中学生在曼妙的音乐世界中感悟美,接受艺术的熏陶,洗涤心灵的铅华,这是中学音乐教育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育,艰苦奋斗与民族凝聚力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中学音乐教学的特点与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视。
(一)巩固素质教育地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巩固素质教育的地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体悟音乐美感的氛围,要精选音乐曲目,根据音乐来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对作品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然后运用相应的音乐技巧来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为了强化音乐课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音乐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比如在选曲上,选择一些能体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的曲目,为学生简单讲解创作背景,用精当的技巧来表现,使学生爱曲目,爱老师,推之而爱生活,爱学校,爱祖国,从而取得教育的效果。
(二)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既授业、又传道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既要有较全面的音乐技能技巧,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当前很多中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偏远的乡镇中学,一些老师自身的素质不过硬。这主要是由于在高师招生中,对音乐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学生入学后往往将考试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修课程,日常学习时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对文化课学习则抱着应付的态度。在原有的音乐师资队伍中,也大多存在着人文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偏低、教研能力及成果不足等问题,这些现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音乐教师的形象。另外,受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的观念影响,教学“重技轻艺”,重视专业的“高”、“精”、“深”,忽视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忽视音乐文化积淀。
对此,应着力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求音乐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育者的品德必须高尚,以一颗热爱的心去呵护、去教育学生。其次,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教师的准入制度上设置相应的硬性条件,同时应建立艺术类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后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水准与社会的进步保持一致。
雨果有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话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中学音乐教学,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同时在感受美的同时,接受音乐的教育,在这种美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得以熏陶,境界得以提高。如此,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得以很好的实现,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常言的说教。
作者:刘星(重庆求精中学,重庆400015)
第2篇: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本文基于笔者带学生实习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问题作一再度审视,并据此从与中学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被视为“副科”的印记丝毫没有减弱,一些乡镇学校的领导仍然把音乐同美术、体育一起称为“小三门”,打入冷宫,课表上的课往往是做样子的,有领导来检查时才上。稍好一点的学校,音乐课程也开,但挤占现象严重。音乐教师往往被沦为替补队员,如:有教师生病了,音乐教师上,有的不重要的课程有音乐教师来,办公室需要打印了,音乐教师去,等等。
(二)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教师资源匮乏“我国初中音乐教师6.7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5%”,多数音乐教师的备课,确切地说就是抄写教师参考用书的过程,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上课死板,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书面的那点知识,没有发散、没有扩散。有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这与教师资源严重流失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高师毕业生都转行做了其他的事情,希望自己成为表演人才。把自己往歌手、舞蹈演员等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中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学教师,这使得中学音乐教师人才匮乏。
(三)“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缺乏一部分音乐教师所上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其伴奏都是单一的和弦伴奏,使曲目的风格韵味一扫无余。有些老师则只会弹C、G、F大调,不能根据学生演唱需要选用合适的调子。自弹自唱也是薄弱环节,唱了就不能弹,弹了就唱错。这些音乐教师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教唱和基本乐理的讲授,至于音乐欣赏方面,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尚不透彻,何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也要翻阅资料照本宣读,这些情况让人看了不禁感叹音乐教师的失败。相关问卷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唱歌、感情处理得好;74%的学生希望老师除了能弹一手好钢琴外,还能会一两件其他乐器,能伴奏好,能自弹自唱,能指挥学生处理好歌曲,82%的学生能够欣赏老师优美的舞姿,并希望老师能为学生编排简单舞蹈;84%的学生希望老师有丰富的知识,不能只是会唱歌,希望老师能引入课本之外的知识。而事实上,现在的音乐老师是不能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非常缺乏。
(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接受式”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对音乐的兴趣。有的地方的音乐教师甚至根本不知道《音乐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就谈不上新的教育观念了。有的教师甚至仍然以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些教师甚至仅以能否参加地方文艺演出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当然,以上所谈大多指农村等落后地区的状况。尽管是一些农村地区,但仍然不容忽视,这与我国80%地区是农村的特点决定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地区的问题,特别是看起来是最基本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才能说有进展。
二、对策思考
不容否认,有些问题不是我们一般研究者能解决的。如,一些领导不重视问题等。作为一个高师人,笔者以为,谈一点与中学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建议,作为应对策略似乎更实际一些。但是给高师音乐教育一个全面的建议又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因此,从务实角度出发,笔者仅就与培养中学音乐师资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便从一定层面间接地去改变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有许多是“单一型”人才,总是说自己是“钢琴专业”、“声乐专业”的,专业口径狭窄,没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不重视知识之间的综合,没能全面发展,没有创新意识,单纯的效仿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想做一个歌唱家、演奏家或音乐理论家等等,不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比较低。在导致这些现象的众多原因中,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与中学音乐教育脱节、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是主要原因。
因此,应及时加强对高师音乐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能胜任中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中学的音乐课程内容包含了四个领域“领域一:感受与欣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领域二: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识读乐谱;领域三: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紧紧围绕以上四个领域展开。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
1.音乐感受与欣赏方面,开设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现方面,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另外,学生在学好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舞蹈、指挥的同时选修两件以上的中外管弦乐器,在钢琴必修2年基础上加修手风琴。有些学校条件不好,没有钢琴,有时演出排练钢琴不如手风琴携带方便,此时手风琴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同时还应加强自弹自唱这项重要技能的训练。
3.在音乐创造方面,高师可开设诸如歌曲作法、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
4.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内在和外在综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校综合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要求高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选修一些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戏曲鉴赏、影视文化鉴赏等课程,注意音乐与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综合。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我们的目标是注意音乐和姊妹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的综合,逐步实现由重技轻艺,重单项技能的传统音乐教育向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转轨。
5.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重要的应用课程,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所必须掌握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费承铿老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时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而他的每个学生又都能传授一大批学生,不能只自己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只有一批传一批,知识才能真正得到传播,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而在当前中学中,经常有一些音乐教师钢琴弹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学生来却不知从何教起,歌唱的不错,却听不出学生歌唱的毛病,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一些错误。
教师的音乐感受能力较强,但是却只会给学生说“好,不错”当问起为什么不错时,意外的答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育仅仅培养了个别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等重要的应用课程。加强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以中学音乐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尽早熟悉中H学音乐教材,开设一些“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同时,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能力,课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开演唱(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舞台、讲台经验。这些都有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从而自如地发挥自己的专长,轻松驾驭中学音乐教学工作。
6.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师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有趣,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还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简单的投影以及课件省去许多麻烦的板书,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很多学习资料和音像资源,从而节省教学资源用费开资!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师音乐教育应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意识为己任,提高民族音乐、本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尽快建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欧洲音乐为辅助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需要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做些相应的调整,开设诸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古代、近现代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课程。在声乐教学中,增大中国作品的演唱曲目比例,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着重训练学生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的能力,提高演唱技巧和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能演唱一些西方音乐作品。
显然,存在的问题不能掩盖中国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这甚至根本不是什么理论问题。同时,在考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接规时,不能仅考虑与先进地区接规,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如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接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理论落到实处,政策走向基层。
作者:马爱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4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