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艺术教育 >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随之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颁布实施,更是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规保障。应该看到,高校在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精神,积极推进艺术教育上还是有成效的,而且学校艺术教育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认识、管理、环境等等诸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的艺术教育还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仍然处于高校教育中的“边缘”状态。要切实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被“弱化”的现状,有待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把脉公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和加快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气息和活力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所谓公共艺术教育,旨在通过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文学美、艺术美等手段和形式,引导和帮助受教者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活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功能与优势。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


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发现美、鉴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崇尚和追求美的人生境界。寓审美教育于公共艺术教育之中,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要,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和美感体验,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艺术素养,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审美,漠视或淡化审美的艺术教育活动,就僭越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本真,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益德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立德”、“成人”的功用。而这—功能是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特性一审美育来实现的。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剧作家席勒曾经说过,没有审美的发展过程,企图达到道德的阶段是徒劳的。这意味着,艺术教育本身就具有道德的价值,成就人的德性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旨归。《乐记》中所提出的“乐者,通于伦理者”,其含蕴也正基于此。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绘画、舞蹈、表演、创作等方式,可引导大学生以善为美,形成向善的态度思维和价值取向,明辨是非,趋善避恶,砥砺品性,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道德人格,达到以美导善、“美”与“德”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三)公共艺术教育的启智价值


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左脑以逻辑推理思维为主导,而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导。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可激发左脑和右脑的活动能力,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达到协调和平衡左脑和右脑的作用,深掘大脑的发展潜能,活跃大学生的积极思维,锻炼和开启大学生的智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高校公共艺术活动并非以强迫、高压的方式进行的,而是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能动、愉悦、自觉地参与。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激发大学生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之情,唤起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大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洞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艺术学院一门新兴的公共课程,公共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特别是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与合理的界定,因而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从专业的视角出发看待公共艺术教育,重拔高而轻普及、重个别而轻全体、重知识而轻能力、重比赛而轻教学、重活动轻育人等,严重地偏离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航向,背离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初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学科定位的模糊性


由于公共艺术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中,多数高校并未将其视作一个完整的学科加以建设,也未将其与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融为一体,在课程定位与学科建设中较为模糊与随意。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科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学校主管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校违背普及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教学目标,拔高学生的技能训练,热衷于竞赛或比赛,将获取名次和奖励看作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将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湮没在功利主义的泥潭之中。


(二)课程管理的松散性


有效的课程管理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障。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课程管理较为疏松。一方面,在缺乏明确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定位的前提下,不少高校缺乏总体的课程设计,尚未将公共艺术课程当作一门通识课加以建设,导致课程设置和管理随意,在管理上不是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而是以学校的师资状况与选课人数为转移,因人设课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教材的选用和管理比较随意。如,有的高校直接搬用艺术院系的摄影、钢琴、文学等专业教材,并没有认真选取契合普通高校而非艺术院校的综合教材,实用性较差;有的高校教师虽自主开发教材,但也存在内容陈旧、价值不大、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特色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和管理效果。


(三)师资素养的欠缺


良好的师资素养是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人力支撑与智力保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备必需的艺术素养,而且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是难以割舍、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倘若教师缺乏应有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公共艺术教育也难以纵深挺进。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中存在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相互割裂的现象,特别是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艺术因素,导致其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重艺术轻文化,致使师资素养欠缺,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的整体综合素养亟待加强。


(四)教育环境的封闭性


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时空。只有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方可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挺向新的教学境界。公共艺术教育自不例外。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多地局限在课堂,习惯于室内听讲、操作与表演,忽视了课外的艺术资源。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只有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中,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获得源源不断的艺术生长点。在封闭式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只能以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经验为学习素材,疏远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艺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艺术的魅力与活力,必然导致被动落后的僵局。


三、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面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与有效措施,稳步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定位,明确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尽管桎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学科定位问题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定位不明确或是出现偏差,必然使公共艺术教育误入歧途,导致挫败。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国民审美素质的教育,而非高深的专业教育。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指向并非培养歌唱家、作曲家、美术家等拔高式、精英式的教育,而是让大学生接受美的体验或艺术的熏陶,服务于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大学生,以所有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普及为发展航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为基本任务。为此,学校主管部门及教职员工应予以高度重视,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加以建设,确立影视、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二)健全课程管理机构,加快课程管理步伐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杂乱无序的课程管


理必然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要成立公共艺术教学部门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专人分管、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并强化其岗位职责,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的指示精神,优化课程体系,制订与之相配套的艺术教育课程方案、课程实施细则、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等,坚决杜绝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管理机制。此外,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筛选、使用和评估教材。一方面,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将国家级、示范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纳入课程开发之中。另一方面,根据地区与学校的发展实况,因地制宜,加强高水平教材的编撰工作,满足不同地区大学生舞蹈、戏曲、绘画、歌唱等多方面的艺术需要。如此,方可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的动态平衡。当然,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置多种艺术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增强课程研发与课程管理的弹性和灵活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在稳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基础


上,要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建立一支知识广、业务精、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终身教育观念。新知识和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加之大学生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改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师对此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弥补以前缺失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哲学、政治学、文学、美学、建筑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高校要创造机会和条件,积极开展影视、书法、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师资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此,要按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派教师以参观、访学的途径学习同类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或是聘请资深教授、艺术造诣高深的学者作报告和讲座,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经验共享,切实提高教师的艺术专业理论水准和艺术感悟能力。此外,要加强艺术教育教师的任用和考聘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惩戒或剔除不合格的师资。唯当如此,方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打造一支文理兼备、艺术和科学相融、一专多能的优秀师资。


(四)坚持开放性原则,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并非追求知识的单纯智育化活动,尤为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和活动场景,在实际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拓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因此,打破封闭并走向开放就成为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使课外艺术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延展。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主题的诸如书画摄影、健美表演、诗歌朗诵、书法竞赛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感受,领会艺术的精髓,促进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高度结合,达到相互促进、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公共艺术教学要走出教室和学校的狭小空间,迈向广阔的社会领域。为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通过建立艺术实践基地、艺术园地以及专题讲座、志愿活动、艺术展演等密切联系社会的艺术形式,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融入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去,让师生在社会宽广的天地中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汲取源源不断的艺术文化与艺术营养,孕育和创造出更多的蕴含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弘扬时代精神,高奏发展的主旋律,搭建、打造和开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新的发展平台。

 

作者:张炫(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4440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