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够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够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
当前影响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痼疾”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率大幅提高,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基本得到确立。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并未占据应有的地位,发展并不平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缺乏明确的目标体系和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艺术教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只有定位准确,才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有利于教师按照具体的目标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道路。但当前,一些高校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制定明确的艺术培养目标,或制定的目标体现不出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偏离了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应试教育”、专业艺术、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不能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在艺术教育运行机制方面,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还没有最终建立起来。因此,纠正观念、认识上的偏差,研究、构建和实施艺术教育新的运行机制,已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艺术类课程设置问题突出,整体发展不够均衡。根据教育部的意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应该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不仅如此,教育部还提出建议,首先开好音乐、美术、影视三个艺术门类的鉴赏课和《大学美育》。现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还没有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定性选修课程,至少还有一半的学生在校期间根本就未接触过艺术课程。有的学校,尤其原来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常常以“加强了人文类课程,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理由,而将艺术课程列为人文课程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减少了艺术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比例,也就削弱了艺术教育和美育。解决高校艺术类课程科学化、规范化设置问题,实现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艺术教育模式相对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一些高校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诸方面,片面注重统一性、一致性,从而造成了高校艺术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和个性,制约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单一的艺术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弊病。还有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艺术教育基本没有任何效果,从而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占领市场”,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专业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我国的高等学校设置的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两者的实施目的、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甚至师资力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非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因故不开或随意停开,或被其他考试科目挤占,致使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的艺术课课时不能得到保证,艺术课教师缺额较多,合格率较低;即便是专业艺术教育教学中,如何以专业课为中心合理配置相关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科建设,也同样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再加之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的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差别很大,客观上造成了专业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无法融合的现实。此外,除专业艺术类高校外,一批综合学校和工科学校也在开设艺术专业,其中不少是冲着高收费的经济利益来的,投入成本低,教学质量堪忧,其课程模仿专业院校但又受制于综合高校的要求,难以体现其特点。
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对策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我们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教训,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更新教育理念,全面依法治教。要解决高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是理念的更新与强化,不能把艺术教育仅仅局限于培养知识与技能一个方面。社会的需要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决定了我国的艺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实现其功能和价值的艺术教育,可以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意义,把人们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中解放出来,而把目光投向未来,投向世界,使受教育者成为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和未来的挑战。因此,在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确定上,应由过去培养技能性专门人才向培养以综合素质为依托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型人才转变;在教育指导思想上, 应有效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进程,切实改变教育功能狭隘化、功利化倾向;在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上,应由以往阶段性的艺术教育向全程性培养教育转变, 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在艺术教育的规范上,应由过去仅仅依靠某个时期、某个领导的重视向建章立制、依法治教上转变,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地向前发展。
提高教师素质,夯实教育根基。艺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高校艺术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予以重视,及早动手,制定规划,加以落实。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选送艺术教师轮流进修、搞好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二是要借助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疏通教师合理流动的渠道,配备专职和兼职艺术教师,改变艺术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青黄不接”和“断层”情况。三是要大力开展教研和精品课活动。高校艺术教育与中小学相比,教师的自主性比较强,完全是根据需要和条件来配置。结合这一特点,大力开展教研和精品课活动,并互相观摩交流,将有效地提高整个学校的艺术课教学水平。同时,教师的努力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自我加压,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艺术教学水平。
构建教育体系,完善运行机制。艺术课程教学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艺术教育各项育人功能和目标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要真正做到艺术课程教育到位,笔者认为,在高校艺术课程的顶层设计上,应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确立以《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改革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计入学分,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在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同时,应依据教育目标构建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细化各类教育活动主体的行为规范及权利义务关系,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上都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在经费保障和设施建设上,应结合高校实际,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深挖内部潜能,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在教学器材的装备和信息技术的配置中要考虑对艺术教育实行必要的倾斜,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等等。
建好艺术社团,营造艺术环境。高校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积极建设一批水平高、影响力大的学生艺术社团,使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头兵,发展校园艺术文艺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走向和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社会资源,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切实形成一批特色品牌活动项目,形成一批广泛开展活动并取得典型经验的院系和班级,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一批面向大学生开放的活动阵地,构建一个良好的大学生艺术实践运行机制,以及“确保课外文艺活动的时间、场地、辅导、投入、安全、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真正做到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将是我国高等学校面向新形势、新世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对通俗、流行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也应该做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做符合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引导它向积极的、健康的、朝气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彩红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0年5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44451.html上一篇: 高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