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摘 要: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学研究迅速发展,语言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是推动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讨论的语言研究方法先从西方理论入手,并介绍我国的一些汉语语言研究方法。
关键词:语言研究、方法论、演进、原因
一、传统语法
语法系统由若干单位构成,目的是为了找出构成单位,划分各个单位的类别,对类别之间组合关系、功能作出说明。传统语法主要是词类研究。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应该都为传统语法研究,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一成不变的。因为语法学家试图建立语言规范或使用标准来规定人们的言语行为,目的是叫人如何说话、如何使用语言。但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永远无法打达到平衡状态,若达到便成了死语言。
传统语法以词为基本单位,马建忠借鉴于此提出了汉语词本位结构体系。《马氏文通》的贡献:(1)提出了汉语语言的基本单位——词。(2)提出了汉语词类的学说(3)初步分析了语义结构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马氏文通》的语法大于句法+词法,马氏认为汉语词法不发达,重心在句法。马氏的问题:1分布是单向的,位置变功能便随着变,词无定类主张靠分布理论和意义来确定词类2没有解决词类以及与句法关系问题,但它是一个尝试,迈出了前进的第一步。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提出了句本位来弥补马氏的缺陷。1、句子是句法分析的基点,所有语法分析都在句子上完成2、依句辨品离句无品3、句子分析方法是中心词分析法。句本位结构体系的提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成为大中小学教学的范本。但黎氏的理论造成词无定类,且中心词分析法对复杂一点的句子束手无策。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有更适合的研究方法出现。
传统语法发展的历史很长,生命力极旺盛,影响深远,迄今为止仍然是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结构语法
1916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语法的诞生。它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描写性的,结构主义语法分三个派别:哥本哈根派、描写派、布拉格派。三派虽各有分歧但主体都继承和发展了结构主义奠基人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本精神,因此三派统称结构主义语法。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被称为是语言史上的大革命。
索绪尔的理论核心是以组合和聚合为核心的共时态。其性质是线性的,所有的东西都和线性联系在一起,基础是时间观。共时态语言最大特点是静止的,全部都停留在点上,把语言放在最理想的状态中研究,实际上是把语言和交际环境割裂开了,且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索绪尔的最理想平面(共时、静态)是永远无法达到的。结构语法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描写性的,重描写轻解释是结构语法的缺陷。
朱德熙受结构主义影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汉语词组本位(“词组本位”这一概念是由其学生陆剑明明确提出的)。朱先生前所未有的贡献:1、解决了词类问题,汉语词类是词组中的类,是一对多的关系。2、在词组层面上发现了层次性3、发现汉语句子由词组实现或者词组递归构成,所以词组和句子构造基本一致。4、发现主谓词组同其他词组地位一致,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汉语句子结构不一定是主谓框架,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任何一伟大的理论也都会被实践所检验,都会出现其脆弱的一面。后来人们发现朱先生理论有几点问题:
1.层面错误,词组层面与句子层面并不相同。
2.句子层面有语用成分而词组层面则无。词组是临时组合的为句子而组合,在不同句子里组合也不同。
三、(一)转换生成语法
针对结构主义的一些弊端,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他认为语言只描写不解释是不行的,语言研究的强弱在于解释的强弱,语言是自足性的是其重要观点。转换生成语法的重心是:人如何利用有限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乔姆斯基试图找出人的这种能力,因此有人称他们为形式学派。转换生成语法为语言研究重新定位,认为理论该走在事实的前面,应该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他开创了形式化和演绎法的研究新思路,使其自身的影响远远超出语言学。但,转换生成语法重理论轻事实是其致命的弱点,致使这一理论处在不断变动中,难以立住脚跟。
(二)功能语法
形式主义语法试图从形式、语言的内部寻找解释,而功能语法提出心理分析手段,试图从语言外部寻求对语言的解释,认为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连,并认为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并不是自足的,句法跟语言的词汇、语义部分是密不可分后者甚至更重要,语言中的各种单位范畴都是非离散性的、边界是不明确的。功能主义语法基本方法也是解释性的,但它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流派,而是语言研究的一个趋向,大体分两大类:
1.以英国韩礼德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功能牌,主要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2.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主要研究认知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功能语法也是重解释轻描写。
四、三维语法
针对上述语法的弊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研究单纯的重视描写或单纯的重视解释都是很不对的,其方法不可取的,于是积极寻求新的方法。“三维语法”应该说是二者成功结合的范例。三维语法源于语言研究中的三个平面思想,“三个平面”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提出来的: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但在语法研究中明确提到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则是荷兰语言学家迪克。中国语言学家受其影响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认为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的语法研究称之为“三维语法”更贴切页。1、三种语法结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2、三种语法成分:句法成分、语义成分、语用成分3、三种语法功能: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4、三种语法意义:句法意义、语义意义、语用意义5、三种语法中心:句法中心、语义中心、语用中心6、三种分析方法:句法分析方法、语用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是三维语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描写是解释的前提,解释是描写的基础,二者相互依赖,描写细致充分、解释简明扼要。解释、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说是后出转精的语法研究方法,它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之尽善尽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语言学家受西方理论的影响,又相继提出了复本位、小句中枢本位、字本位、原则本位等等,这些语言研究的结构方法优点自不用说(任何一学说的存在必有它存在的价值),但
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且他们也并未超出朱德熙先生的理论,至今更多的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朱先生的“词组本位”理论,至于语言研究更先进的方法,随着时代的推进、优秀成果的积淀,更多的期望于后学的小成。
参考文献:
[1]<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胡裕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2]<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俞如珍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汉语语法学> 张斌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与语言符号有关的问题> 文炼 <中国语文>1991年2期
[5]<语言研究与语言研究方法> 张绍杰 <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3期
[6]<语言研究方法的演变>(上)、(下)鲍林杰、赵世开 <语言学动态>1978年2、3期。
[7]<论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方法>潘耀南 <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4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