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摘 要: 本文从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入手,结合色彩构成教学的特点,分析色彩构成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场”,结合实例建构出色彩构成教学新模式,通过对知识转化四阶段的研究探讨,相应地提出每个阶段对应的具体方法和培养方式,并对SECI模型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的优势进行客观阐述。
关键词: SECI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教学由来已久,自包豪斯创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以来,国、内外众多艺术院校都将色彩构成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学习课程体系。然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了新变化。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应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开展符合以市场为导向、实用性强的教学创新则成为摆在高等院校与教育者面前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一、基于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弘高(Takeuchi)在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关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新知识创生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并由此提出著名的SECI模型,指出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1]: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知识的创造就是完成这四个阶段的螺旋上升过程(见图1)。
图1 SECI知识转化过程图
二、SECI模型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的分析
(一)色彩构成教学培养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构成教学的培养目标开始多元化,不再是单纯手绘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设计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分析、评价优秀艺术作品的初步能力;第二层次是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和制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色彩构成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三层次是终身学习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阅资料,学习并掌握色彩构成的创意和手绘及电脑制作技能等;第四层次是专业技术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顺利而准确地完成本课程的各项设计,而且具有交叉和综合应用的设计表现能力。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设计表现,使设计作品具有崭新的形式和社会意义,将成为课程培养的新目标。
(二)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色彩构成课程开设于大一下学期,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将系统地学习色彩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对学生来说,色彩构成课本知识,能够写下来、清楚表达的知识是需要掌握的显性知识。例如:在讲到色彩明度对比时,按照明度对比的强弱关系,可以划分出九种调子,分别是:高长调、高短调、高中调、中长调、中短调、中中调、低长调、低短调、低中调,这是学生学习色彩构成中的一个知识点,是能够用语言清楚表述出来的。然而,即使是很准确的语言表述也不能确定其唯一性。因为色彩中包含一定成分的感性因素,我们不能拿1、2、3之类的数字精准地描述色彩中的量,所以色彩构成中显性知识的特征体现为总结性和指导性。
隐性知识表现为很难被清楚表述和有效交流的知识。例如,有些学生在做色彩构成作业时能够很好地完成,但未必能明确说出自己用到书本上的哪些知识,这说明学生个体的色彩感觉很好,这种感觉大可归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畴。色彩构成中的隐性知识体现为能力、素质、态度等。由于学生的教育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同,隐性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人特征,大多源于长期学习、生活、实践的经验和积累,这些知识植根于行动和个人对具体背景的理解,很难文字化,也很难提炼与传播。
(三)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场”。
在SECI模型的四个知识转化阶段中前后会经历四种场所(Ba)[2]。每个场所分别提供一个基地,以利于进行某一特定阶段的知识转化程序,并使知识之创造加速进展。我们可以根据色彩构成教学特点构建知识转化的“场”。
1.原始场(Originating Ba):原始场是知识转化的起点。在原始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共享经验、知识。因此,此阶段应着力构建平等、和谐的互动环境,使学生和教师充分接触,以便直接交谈与沟通。
2.互动场(Interacting Ba):互动场是知识转化的关键场所,在讲解完书本上的某个概念或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这些小组的成员在互动场彼此交换想法,交流设计作品,从而加深对概念或理论知识的理解。
3.系统化场(Cyber Ba):系统化场是知识组合和系统化的场所,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提取相关信息,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中。
4.练习场(Exercising Ba):练习场能促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在此场所,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实际的设计课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设计,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表现风格。
三、SECI模型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的模式建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出色彩构成教学的新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色彩构成教学的新模式
第一阶段: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其获取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3]。在这一阶段,可以设立开放式课堂,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生和教师的界限,让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交流互动,营造平等的学术讨论氛围。比如:针对某件设计或绘画作品,学生和教师彼此交流其感受、情绪与心态;针对某种绘画技法,相互间交流经验和诀窍;还可以通过赏析民族和民间优秀传统设计,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高尚的设计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这种平等开放的交流和研讨,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共享搭建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隐性知识进一步显化。
第二阶段: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其转化手法有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这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教师应将自己多年从事教学、设计的经验,通过教材、设计作品、优秀案例等加以提炼,将隐性知识通过文字、概念和教案等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所学知识彼此交换想法,交流设计作品,从而加深对概念或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和制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色彩构成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一阶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教师都是在讲解理论、传授技法等,但形式上有所变化,不再以教师为主导,学习的重心转向学生,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汇总组合(Combination),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它是一个通过各种媒体产生的语言或数字符号,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比如:在讲解色彩的统一性调和和对比性调和时,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和掌握所谓调和的“度”,即什么样的画面是调和的,什么样的画面是不调和的。而这种“度”无法用一个明显的标准衡量。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寻找相关资料和设计范例,如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电影海报,从海报中提取对应的色彩搭配作为参考,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然后让学生结合设计作品讨论自己设计的“画面是否调和”,“这种调和是怎样实现的”等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讲评,梳理出使画面达到调和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学习转化为主观的真实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和敏感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阶段: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针对策略、行动方案、创新或改善等方面研拟出实际的构想或实施办法,将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内部成员吸收、消化,并升华成自己的隐性知识。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在此阶段实现内隐化,必须加入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获得。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实际的设计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现实的设计竞标或设计竞赛,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表现风格,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四、SECI模型应用于色彩构成的教学优势
SECI模型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将SECI模型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是设计基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根据知识转化规律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科学、有效。
在SECI理论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的今天,知识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关注、接受、探讨。根据知识转化规律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实践,完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螺旋化”提升,增强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从长远来看,SECI模型引入色彩构成教学对促进现代艺术教育快速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更系统地掌握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并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由任课教师布置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并在课堂内组织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进一步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构建更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体现“实践”为主线的现代教育大综合观。
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已成为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在色彩构成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色彩构成理论知识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诸如建筑、音乐、雕塑等学科的多边横向联系,有效穿插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加深对艺术设计理论与作品的理解。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将艺术作品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焕发生命力,体现更高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Nonaka.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6):69.
[2]张庆来,苏云.基于SECI模型的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