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
一、师范院校汉字书写课程现状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这一法律的颁行,使汉字规范进入了法律层面。因此,各级教育机构相继开设了规范汉字课程。近些年,师范院校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据统计,黑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中,大部分都开设了此类课程,可见规范汉字书写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然而,据笔者调查了解,此课程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或关注。此外,规范汉字书写课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薄弱、层次良莠不齐;课时分配较少、课程间隔较长;学生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人数较多、授课效果较差;考查方式较少、考核机制不完善等。
1.师资力量薄弱,层次良莠不齐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探索者。从目前状况来看,师范类院校规范汉字书写教师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各校汉字书写较好者,普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主,这些教师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开始从事规范汉字书写的教学活动。另一种是各校书法专业教师,这些书法专业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未接受过专业的书法教育。在规范汉字书写的教学中,虽然能传授一些有关字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但很容易在笔画书写、笔顺等方面对学生产生误导。除此之外,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教师评职条件,更加倾向于科研化,这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师范类院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
2.课时分配较少,课程间隔较长
一门课程的授课效果一部分因素是由课时决定的,所以,课时安排得合理与否,是检验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是师范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据调查,在全省师范类高校中,半数以上高校对此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教学周一节课,学期总学时一般在18-20学时。只有少数高校设定为36学时,教师想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的标准是很难实现的。还有一些高校将课程设置为单双周上课模式,这更不利于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和汉字书写的进步。
3.学生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学生的书写能力显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出现笔顺颠倒、提笔忘字、错字连篇、字迹潦草等情况。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规范汉字书写。现行的教师选拔机制下,注重的是各级各类的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而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是普通话和教育学、心理学、试讲等成绩,规范汉字书写不是教师选拔的硬件条件,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体偏低。
4.班级人数较多,授课效果较差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导致教学硬件条件的匮乏,加之师资力量的薄弱等问题,合班授课已经成为高校授课模式中的普遍现象。然而,有些公共课程适合合班授课,而有些课程适合小班授课。由于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的特殊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因此,此类课程自然班授课效果更佳。
5.考试形式单一,考核机制不完善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的考试制度同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试形式单一。大多数院校此类课程的考试都是以考查方式进行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试卷的命题,学生也是草草做答。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就是为了得到分数,获得学分,最终谋取文凭。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现行的考核机制仅仅以一纸试卷或一块板书(粉笔字),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
二、师范院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的改进措施
高等师范院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中存在的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对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的挑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亟待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我国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论”,说明了教师在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学亦如此,一门课程的建设更是这样。首先,一所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保证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的建设。近年来,高校发展较快,引进大批专业型应届毕业生。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老带青、一帮一”的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吸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学校可以组织和鼓励教师对规范汉字书写的教学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开展。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
从事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的教师有这样一个共识,规范汉字的技法练习过程是一个相对单调的、循环往复的书写过程,从中不断提高思维与技能训练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过于简单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书写技法训练与书法鉴赏相结合
规范汉字书写技法训练与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书法美学、书法史论、各时期书法现象等书法理论知识相结合。就规范汉字书写课程而言,在书写训练的同时,教师进行与之有关的书法史小故事讲述,学生不会感到乏味,进而还会对课程有一种期待和向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
强主导地位的讲与学生的写、听、看、想相结合,使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了解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又会反作用于书写技法的练习,这对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习作训练和创作作品相结合
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规范汉字书写课程的习作训练大多指随堂习作和课后作业两种,这两种作业形式相对简单;而创作作品需要有前面习作训练的基础作为保障,有一定的习字基础后,方可逐步完成较有难度的作品。创作作品对笔法、字法、章法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讲究。学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将之前习作的基础加入进去,辅以自己的书写风格,同时还需要对章法布局加以控制。独立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也是激发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的积极性。
(3)主动学习和组织参展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训练才能写出精彩的汉字。学校应组织学生创作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级书法比赛。创作作品的过程,需构思、设计、书写,为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和一切积极因素,倾注全身心的能力和毅力投入创作,对于学生本身是一次自我的挑战、自我的超越,从而达到自我的飞跃。练字修心、字如其人,在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属硬笔书法范畴,其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是多样性的,要避免雷同和千人一面的局面。因此,在师范院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悦,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07(11):31-33.
[2]翟爱平.硬笔书法教学的模式与方法[J].兰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2):62-65.
[3]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4.
[4]陶西平.创造和展现当代汉字之美——在“第二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Z].2010-05-20.
[5]王宁.再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关于制订规范汉字表的思考与建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