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影视教育 > 思索高校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

思索高校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影视教育



电影和大学校园有着天然的联系,电影与生倶来青春、探索、记实、梦幻的特点与大学生生性激情浪漫、富于幻想、开拓进取的精神特质不谋而合。如今的大学校园普遍开设了影视欣赏、影视评论等影视教育课程,各地的大学生电影节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各大高校已开展20多年的影视教育究竟有何现实意义?影视教育的现状如何?笔者就此在一所普通高等院校(非专业影视院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文科生占41%,艺术生占25%,理科生占24%,工科生占10%,男生占48%,女生占52%。调查结果在影视教育和影视创作两方面都值得思考。


一、高校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电影银幕/电视屏幕前长大的,是在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电影诞生以前,还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如此地走近大众,与大众_起狂欢,把艺术彻底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历史悠久的文学如诗歌、小说等在今天的青少年面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伴随他们成长的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艺术样式一一影视。据2002年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家庭里,表示“天天看电视”的儿童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有19.5%,“偶尔看电视〃(每周2天以下)的有14.5%,不看电视〃的只有1%。影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包。“超级女声”的火爆、“网络扫墓”、“电子月饼”的流行等都说明了影视文化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对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强的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影视涉及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许多领域,充分利用了人类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是最现代化的综合艺术。它能迅速、及时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影视艺术提供给大学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可以开拓视眼,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是一个极广阔而又相当重要的思想文化重地。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对影视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日本的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有这方面的课程。前苏联、美国等国家也非常重视。美国仅据1977年不完全统计,便有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电影电视课程,主修或选修的学生达10万名。到1981年,有600多所大学设置了影视专业,攻读学位的数万人,可以分别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有100多所大学可以授予影视博士学位。大家都明白,美国的电影电视企业再发达,也容纳不了每年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很显然,美国大学影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专职的影视工作者,而是将影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加入大学文化教育的综合体系中,使学生掌握影像文化多维的视听思维方式,掌握更为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影视专业知识已经成为美国文科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影视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1985年4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的文件,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把电影课程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强调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由此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影视课程陆陆续续地登上了我国_些高校的神圣殿堂。


二、对影视教育的几点想法


基于目前大学生对电影的认识和校园影视教育的现状,我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拓宽狭窄的观片类型和范围,形成大学生对电影的整体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观片范围比较狭窄,对电影的分类和区域特色并不了解,这样就会阻碍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创新,形成欣赏电影的思维定式,容易走入认识的误区。


首先就电影类型来看。类型片,曾经是专门用来指美国电影工业体制下生产出来的电影类型,一般分成喜剧片、恐怖片、动作片、战争片、科幻片、言情片、动画片艺术片等几大类。调查显示,喜欢看喜剧电影和言情电影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分别是60%和30%,其次就是动画片,占26%(可以多选)。讲求电影好看,喜欢喜剧是无可厚非的;对于爰情或是言情电影的喜爰,也是十分正常的;其他的电影类型,比如科幻、恐怖、动作、灾难等,都比较受欢迎;但问津艺术片和记录片的就很少了。而艺术片恰恰代表了影视创作和实验的先锋,是最具创新意识的;记录片含有大量的信息元素,也是最能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的影片类型。这说明大学生在观看或欣赏电影时,多是抱着娱乐和休闲的态度。


再看区域特色。很多大学生对于港台片的热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从小就形成了。在很早以前的一份关于中国电影人的调查当中,港台电影人的知名度要大大高于内地,周润发、张国荣这些明星的名字甚至比老一辈的艺术家要响亮得多。同样的,美国电影对于中国的影响就更加毋庸置疑了,美国影片大举侵入中国市场,早就是个不争的事实,观看美国大片依然是大学生去影院的首要原因。所以,美国电影受欢迎的程度也和港台电影基本持平,分别占有60%和55%。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于日韩影片的喜欢程度在激增,占到了40%。韩国电影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日韩风的流行在电影、电视剧方面一直没有降温。日韩电影中的一些现象现已成为今天经典流行语汇或是行为方式,比如说,野蛮女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遗憾的是大陆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在有命名的各国或地区电影中,所占的份额却仅有26%,国产电影的危机依然存在。再有就是大学生们很少自发地接触欧洲的电影,只占到了20%。(均可多选)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大学生的观片范围比较狭窄,对类型电影的认识存在误区。由此可见,引导他们接触不同类型、风格、地区的电影,促使他们自觉地扩大观片的范围,主动走出对电影认识的误区是影视教育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传授影视文化和鉴赏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电影思维能力


大家都知道,电影是舶来品。电影最初作为民间的一种新鲜玩意传入中国,出现于荼馆酒肆,是人们荼佘饭后的新消遣。调查显示,大学生知道电影传入中国之初叫“影戏”的只占17%,而在二个干扰项中,37%的人选择了"活动皮影”皮影是我国精致的民间艺术,和电影总算也有相通的地方。2%的人选择了“映画”一项,而映画实际上是日本人对电影的说法。另外的44%则回答不知道。生于1889年的郑正秋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奠基者,一生共编导影片四十佘部,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26%的大学生知道他是一个导演。同样生于1889年的还有电影大师卓别林,如果是关于卓别林的调查,也许不至于有七成多的人根本不知所云吧?又或者是与郑正秋差不多同时代国学大师胡适,也不至于只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知道他吧?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是中国电影文化知识的普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电影是一门容文学、戏剧、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而实际上有57%的大学生在欣赏和评价一部影片的时候,主要是以情节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的,很多大学生简单的认为电影就是用来讲述故事的。然后是“演员”,占19%,如今是明星时代,演员是票房号召力的有力保证部电影有无明星参与演出,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拿演员来弥补剧情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不足,已经成为时下影视创作的惯用手法。但是很遗憾,导演、声音、画面等构成一个电影最为根本的几大因素却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无独有偶,也有不少的同学选择了"宣传炒作项。由此可见,由于电影文化和鉴赏知识的缺乏,大学生形成不了对电影的整体认识,不能客观地、独立地来欣赏和评价一部影片,更不要说培养一种电影思维了。


大学影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提高审美,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电影思维的能力。在国外,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电影思维能力是他们的主导思想,电影思维已经被作为一种普遍性思维方式来认识。影视作品是一个由二维画面、三维深度幻觉、时间纬度再加上声音元素构成的多维时空的声画结合的视听语言体系,所以,影视比文学、音乐等时间艺术多了立体、多维的空间,比美术、雕塑、建筑等空间艺术多了时间纬度。路遥小说《人生》中刘巧珍结婚的情节,读者要通过作者对婚礼的描述并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艺术的再创造。而电影《人生》则以刘巧珍穿着一件大红袄盘着腿坐在炕上开始,以很响的唢呐声结束,给观众一种直接的视觉听觉冲击,也就是说,观众以对画面和音响的同时感受取代了文字的线性阅读。所以,影视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它的艺术内涵、表现手段,更包括了从它的表现手段中折射出来的多平面的、多方位的立体化的思维模式。拍摄角度的变化、长短镜头的交替、景别的选择、蒙太奇的变化、声音的加入,它被运用于影视中,又反作用于我们的认知方式,久而久之,更影响我们对其它方面的认知和思考的方式。国外的一些学术著作,其论据往往旁征博引,涉猎众多,其论辩往往海阔天空、纵横驰骋。把他们的著作与影视做一比较,会发现其思维模式如出一辙。二者之间,谁影响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上的优越性。我们应该借鉴它,在高校影视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走向社会时能较好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具有创新精神。


(三)正确看待商业与艺术之分,树立大学生自己对电影本质的认识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只是电影的类型之分,是电影的创作者根据不用的需求、按照不同的创作理念、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同的思想、达到不用的目的,本身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商业电影是以投入市场之后取得尽可能大的商业回报的预期来作为电影生产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的,进而影响到剧本的选择、影片的内容、形式外观、所对应的观众群体和所采取的宣传策略。商业片是要媚俗的,是要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人的心态和做法,它不是对既定的合理性的东西提出质疑,不会让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它是一种精神消遣或精神按摩。商业片不去鞭打,不去揭开掩饰的面纱,好莱坞的影片绝大多数是包装的更加精致的商业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地关注商业影片也是其实现身心平衡所必不可少的_种“精神疗法”。而艺术电影是以立意和表现诸方面的新颖和独特来实现创作者更为个人化的艺术追求,更具有先锋实验的意识和文化精英的姿态。而越是在主体精神和艺术处理上追求新颖和独特,它越容易失去和大多数观众交流的基础,导致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让大学生了解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各自的发展状况、风格特点、社会功能及欣赏方法上面,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片经验、欣赏水平、兴趣爰好和自身需要去选择和欣赏影片,以形成他们有自身特色的对电影本质的认识。再说,究竟是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还是成龙的《红番区》更接近于电影的本质,学术界尚无定论。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强加给他们太多电影之外的东西。


(四)弘扬主旋律电影,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


大学时代是每一个大学生青春岁月的灿烂时光,也是他们为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提高全面素质的宝贵时期,把看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非常有效的。有时候影片中一个人物、一件事情或者人物的一句话,都会对善于思考的大学生有所启发,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产生直接的强烈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许多大学生对校园电影的思德教育功能有共识,58%的人认为有部分电影片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在主旋律影片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但调查也显示,看过像《生死抉择》这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主旋律影片的占66%,而“知道”主旋律电影的却只有10%,这说明虽然“主旋律电影”也时常出现在大学生的视线中,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在大学生中形成,更谈不上别的。曾几何时,提到主旋律电影,人们脑中浮现的就是“高、大、全”的人物、“政治口号满天飞”和集体组织购票。人们根深蒂固的一个看法是,主旋律影片是弃市场不顾的“孤独舞者”。大学生对此类影片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创作模式的老套和公式化,包括电影制作手段与人物塑造层面。二是影片中过于直露的教化意识。这应该说是长久以来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代表性意见。在思想灌输上的急功近利一直是主旋律电影的通病,不顾观众的需求,只是根据政治风向拍摄出来的应景式电影,必然导致对电影本体探索和电影娱乐功能的忽视。造成一些不符合电影运作规律的不良风气,只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大学生们所不愿看到的。针对主旋律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首先他们不仅认同了主旋律电影所承担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功能,而且认为可以进一步加大社会批判的力度与深度。他们对真诚关注现实,敢于大胆揭露现实的影片非常看好。这项比例高达86%。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希望主旋律电影能够加强对电影本体探索,提高电影自身的艺术质量,不断探索实现其思想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借鉴诸如《拯救大兵瑞恩》、《女人香》等美国主旋律影片。举个例子,《女人香》的支流揭露出社会的黑暗,但中校与查理的主线却竭力再现美国人伟岸的形象。影片最后学校大礼堂中长时间的鼓掌更是表现出美国人对正义、勇敢的尊崇与信仰。在这一点来看,不论是影视艺术还是爰国教育,中国与美国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我们是回避问题,一味地为歌颂而歌颂,而美国则是在揭示问题中歌颂。同样是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但教育效果显而易见。所以,改革主旋律影片现有的拍片模式,拍出既有艺术探索又有商业卖点,既有人文内涵又通俗易懂的主旋律影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


可喜的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沉默的远山》、《张思德》、《郑培民》、《生死牛玉儒》等主旋律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既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又唤回了大众的热诚。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不能同日而语。作为精英群体的大学生理应担负起国家未来的发展重任,他们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愿我们的影视教育者和影视创作者尽快走出各自的误区,早日实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初衷。


作者:叶辉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6718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